“诚意”这一条目一是指出“德润身”功夫直截下手处就是“意”即意向,二是以“诚”打通天道与人道。
因而,人应留意自己的“意”是诚还是不诚。人性本具明德,故意不诚,人就无法“自慊”,因而其实是无益的,而意诚,则明德得以明,就可滋润生命,心胸豁达,体态安舒,才是真正有益的。
这样看来,诚意的方法“慎独”也可以说是要守护住“独”。
诚意之后的功夫是正心。由意到心,是内在生命的扩大、充盈。《大学》认为,要把身心联系起来做正心的功夫。
首先,要觉知到身、心及身心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到心在。
身代表了一个人之从遗传所得、生理变化乃至从过去教育中所受影响等,身可影响心,比如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其中带有得自遗传、生理变化或者从过去教育中所受影响的因素,常以一种惯性影响人心而人不自知;
心又可影响身,甚至心不在焉,可使身失其用,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其次,做到心正。心正不正,也是看是否能明明德(“明”)、有益于日新又新(“亲”或“新)”、能够真安顿生命(“止”)。从功夫的角度,格致诚正可收润身之功。
但从儒家完整的思想系统看,从正心到润身之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气。
【 理解|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解读系列|“德润身”:理解儒家的核心命题】这个环节要由《孟子》来补上。这就是孟子说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德润身”的功夫一方面于个人可收“止、定、静、安、虑、得”之效。
从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一生可以看出这种“德润身”的功夫。
从孟子提出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境界提升之路也可看出这种功夫的消息。
另一方面,《大学》以“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作结,与孟子见梁惠王旗帜鲜明提出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彰显的同样是儒家的深刻用心:以德方可润身、家、国、天下。
“德润身”:理解儒家的核心命题
作者:陈鸿儒
来源:学习时报
西元2020年12月4日
责任编辑:慊思
推荐阅读
- 中央戏剧学院美女王秋紫
-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自由之声
- 任何一门知识,都可以从整体上,让孩子先记忆后理解
- 如何理解无印良品的设计美学
- 「中央媒体看甘肃」指甲油的新用途!练就鲜艳迷人的敦煌彩绘工艺盘
- 满清时期两个奇葩风俗,第一个还能理解,第二个确实感到奇葩
- 应该如何理解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这里的“人杰”是指谁?
-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现在就告诉你,其实一般人都理解错了
- 偏关黄河儿女刘剑英荣登中央电视台三套大舞台
- 中国年画 老家开封 中央电视台《匠人匠心》开封录制朱仙镇本版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