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AI作曲家”能抢了人类作曲家的饭碗吗?( 二 )


对话:“AI作曲家”能抢了人类作曲家的饭碗吗?文章插图
有朝一日AI作曲家能依靠它的“最强大脑” , 创作出超越人类伟大作曲家的作品吗?(图片来源:谷歌搜索)
邹:那您如何比较这两种创作方式在促进人类文化交流方面的利弊?
赵:一个是人的行为 , 一个是仿人类行为 。 虽然方式不同 , 而且不同级别的AI和不同水平的作曲家差异也很大 , 但是我们对于结果的标准要求都是一致的 。 不管哪种方式 , 受众群体只关心创作出的音乐是否完美 。
人工智能的优点是高效、低成本 。 但从文化交流的角度 , 迄今为止还是人类创作的音乐更有艺术价值 , 也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 。
邹:那人工智能音乐创作会不会占据更多的音乐市场 , 抢了音乐家的饭碗?
赵:有人曾经问过我 , AI能写出比人类更好的音乐吗?我的回答是 , 如果忽视现实 , 只从理想主义的角度出发 , 成熟的人工智能创作系统应该把音乐质量做到等同或超过人类专业音乐家的水平 , 可以淘汰一批不是非常专业的音乐家 , 尤其是在非独立的商业化音乐领域 。
但即使能做到这样 , AI对于音乐创作中风格的把握 , 艺术性的创造和认知能力等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 尤其是纯音乐作品领域 , 比如交响乐、室内乐等 。 所以机器人不可能在创作上完全替代人类 , 尤其是那些有着很大成就的专业音乐家 。 但在商业类音乐领域 , 比如广告音乐、背景音乐甚至影视音乐 , 人工智能创作在发展成熟的条件下是可以和人类竞争的 , 但这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 。
当然我之前提到过的音乐识别类人工智能 , 比如以声音搜索歌曲那种 , 现在就可以做的很成熟 , 也很受欢迎 。
对话:“AI作曲家”能抢了人类作曲家的饭碗吗?文章插图
高额的电影音乐创作费用 , 会不会给“人工智能作曲家”一个机会?(图片来源:谷歌搜索)
张:那从社会需求的方面 , 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扮演着什么角色?
赵:很多的 , 比如现在国内很多需要原创或编配音乐的场合 , 比如合唱团、中小学、广告公司、个人自媒体 , 或规模比较大的影视和游戏公司等等 。 传统的模式而言 , 这些机构 , 尤其是后者一般要付出高额的委约费用来聘请作曲家来配乐 , 如果有了成熟的AI作曲系统 , 可能会为它们节省很大的成本 。
张:还有一个问题 , 您认为AI音乐在亚洲(或中国)市场会与其在欧美市场有什么差别吗?
赵:中国现在有比欧美更丰富的群众艺术生活 , 你就看近年来各种层出不穷的娱乐App , 艺术团体甚至电影电视剧的产量已超过欧美 , 我相信AI音乐创作在国内会有更大的市场 。
张:那中西方文化大众审美和接受度会对其发展产生影响吗?
赵:我觉得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 , 做这件事之前一定要首先考虑和适应本土的需求和审美 。
邹: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有多久历史了?您能介绍一个成功的AI音乐项目吗?
赵:据我所知 , 其实人工智能音乐创作不是近几年的新事物 , 30年前国外就开始研究了 , 之后一些老牌公司和某些初创公司已经创作出商业上比较成功的音乐 。
对话:“AI作曲家”能抢了人类作曲家的饭碗吗?文章插图
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 , 对照总谱听音乐就是在欣赏“可视化”音乐 。 (总谱:莫扎特第40交响乐)
邹:另外 , 您对可视化音乐有什么看法?
赵:从某种角度上来讲 , 可视化音乐从音乐诞生起就出现了 。 几百年前没有录音的时候 , 所有的表演不都是“可视化”的吗?还有从专业音乐工作者的角度 , 每一次对照乐谱聆听作品时 , 音乐都会以不同织体形态的方式呈现在了乐谱上 , 这也是你说的“音响可视化”的一种体验 。 这个乐谱和音乐的关系 , 有空你可以体会体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