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朱高煦造反 , 朱瞻基御驾亲征 。
朝廷的一切处置 , 很是得当 。
时间到了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庚辰) , 即公元1426年9月20日 。
当日 , 朝廷一方的人员飞驰上奏皇帝 , 说是大军前锋已抵达乐安境内 , 且汉王已经下约 , 明日出战 。
得报之后 , 朱瞻基命令大军稍事休整 , 绝早进餐 , 以夜继昼 , 速度加倍 , 向前行军 , 准备迎接战斗 。
对于皇帝的命令 , 文臣、武将均表达了意见:
文臣向皇帝建言 , 道是:
还请皇上慎重行事!
武将分析形势 , 说是:
林莽地带 , 对方可能会设有伏兵 , 如此急急进发 , 似乎不可 , 大有百里趋利之虞 。
何谓“百里趋利”?
所谓百里趋利 , 语出《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兵法 ,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
也就是说 , 兵法有云:
紧急行军百里 , 而与敌人争利 , 有可能会损失上将军;紧急行军五十里 , 而与敌人争利 , 一般情况下 , 只有一半士兵能够赶到 。
听罢大臣的建言 , 朱瞻基谕示:
兵贵神速!朝廷大军一旦迅速抵达敌方城下、安营扎寨 , 那么 , 敌方就会像落入陷阱的猛虎一样 , 即使爪牙锋利 , 也会没有施展的空间 。敌方皆是乌合之众 , 听说大军来临 , 他们必然众议汹汹、大乱方寸 , 哪里还有时间设置伏兵?
皇帝这么一说 , 大家都心悦诚服 。
于是 , 朝廷大军 , 按照朱瞻基的命令 , 继续加速前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日半夜时分 , 朱瞻基到达阳信(今属山东滨州) 。
当时 , 朝廷此前所委任的庆云(今属山东德州)、阳信等地方官员人等 , 早已进了汉王藩国所在的乐安城 , 虽然皇帝大驾钦临 , 并无一位在地的官员前来接驾朝拜 。
本年农历八月二十日(辛巳) , 即公元1426年9月21日 。
拂晓时分 , 天色犹暗 , 朱瞻基已经驻跸在乐安城北了 。
此时 , 但见乐安城中黑气黯黪 。
乐安城的四门之外 , 已经全部驻扎了朝廷的大军 。
乐安城中的汉王军队 , 借助乐安城的地理形势 , 举炮向城外的朝廷军队发射 。
朝廷的大军在城外向城中发射神机铳箭 。
战事开启 , 声震如雷 。
据说 , 城中之人 , 听闻如此响动 , 都吓得心惊胆战 。
皇帝亲征 , 朝廷诸将奋勇争先 , 请求立即展开攻城行动 。
朱瞻基没有答应 。
随即 , 朱瞻基首次下敕 , 派人晓谕汉王 。
【明朝|束手就擒,乐安州改名武定: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朱高煦没有理会 。
紧接着 , 朱瞻基二次下敕 , 再行派人晓谕汉王 。
朱高煦仍旧不予响应 。
看到皇帝御驾亲征 , 已达城外;
看到朝廷的声威如此强盛 , 人马这般众多;
此时 , 乐安城中有人想要捉拿朱高煦 , 进献给皇帝陛下 。
朱高煦对形势进行判断之后 , 秘密派遣心腹 , 拜见朱瞻基 , 请求皇帝宽限自己一晚上的时间 , 等自己与妻儿诀别之后 , 明天早上 , 就归服朝廷 , 请处罪罚 。
朱瞻基答应了朱高煦的请求 。
当天晚上 , 朱高煦焚烧了所有兵器、销毁了全部的谋逆文书、对外联络的信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宣德元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壬午) , 即公元1426年9月22日 。
朱瞻基移驾至乐安城南 。
其时 , 投降的思想已经占据了朱高煦的头脑 。
推荐阅读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明朝严苛的宫廷教育
- 穿越回明朝见官怎么称呼?千万别叫“大人”,老百姓得叫“老爷”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李白墓前被人信手涂鸦,明朝文人大发感慨,一句话成为永恒经典
- 青楼女子巧出一上联,明朝第一才子至死对不上,六百年仍无人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