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赵匡胤明明有儿子,为什么在他驾崩后,却是其弟赵光义登基?( 二 )


从后汉到后周 , 禁军将领调动那是家常便饭 , 兵将分离之后将不知兵 , 兵不附将 , 你再想造反难度就变大了 。
然而说归说 , 做归做 , 几十年的传统你想一朝改变 , 这个不太现实 。
所以尽管从朱温开始 , 五代里有点抱负的主君 , 都试图加强中央集权 , 但很可惜的是 , 大家谁也没能真正把这事彻底搞成 。
而权力向中央集中的过程 , 又使得皇帝的位子变得愈发诱人起来 , 所以一个强悍的皇帝挂掉之后 , 他下面的大小军头 , 马上就开始蠢蠢欲动 , 想要趁势上位 。
这种情况下你别说让小孩子继位 , 就算是留下一个成年人 , 实力不够 , 照样没法继位 , 皇位分分钟被有实力的军头给抢去 。
赵匡胤刚上位的时候 , 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没成年 , 而外面还有后汉、南唐一大堆敌人虎视眈眈 , 国内也经常会有一些心怀不轨的野心家 。
这种情况下 , 他有把握说他建立的宋朝一定能顺利传承下去?
恐怕是没有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是硬要把皇位给自己儿子 , 在朝中人为的制造出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 , 还是让自己的弟弟跟上来 , 在自己有个万一之后 , 能保证老赵家接着做皇帝 。
我想这个大家很容易就能做出选择 。
既然已经确定了 , 要栽培弟弟赵光义做接班人 , 这里还要说清楚五代时的一个有意思的规矩 , 那就是“隐皇储”的规则 。
那时候有一个很奇葩的现象 , 就是立太子 , 皇上不开心 。
而要被立为太子的人 , 听到这个消息通常也不会很开心 , 说不定还要去找出这个馊主意的人理论一番 。
我们知道五代的时候是乱世 , 乱世里什么仁义道德都是假的 , 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
一旦立了太子 , 对皇上来说 , 相当于在朝廷之内出现了第二个权力中心 , 大大增加了自己执政的风险 。
万一不幸摊上一个野心儿子 , 说不定前脚把他立为太子 , 后脚他就开始琢磨怎么干掉自己 。
风险实在太大 , 得不偿失 。
而对于太子来讲 , 一个明面上的继承权 , 并不能保证他能够顺利继位 , 而当上太子之后 , 自己手上实际的兵权却很可能受到影响 , 因此也是一万个不高兴的 。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势力 , 没有继承制度又不太科学 , 尤其是五代的这些君主 , 动不动就御驾亲征 , 万一死在外面 , 家里又没有继承人 , 准又是一次改朝换代 。
因此在大家反复权衡之下 , 发明了一种奇葩的玩法——隐皇储制 。
所谓隐皇储制 , 就是说我中意谁来接班的话 , 我不会把你立为太子 , 但是 , 我会让你来做亲王兼京兆尹 , 京兆尹就是首都的一把手 。
这么做的好处有两个 。
一是大家虽然都知道我安排你在这个位置上 , 以后是要你来接班的 , 但是你毕竟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分 , 因此名义上咱们还是君臣 , 我就不用太担心你哪天急着上位 , 悄悄的弄死我了;
二是虽然名分上没将你立为皇储 , 但封你做了亲王 , 使你的地位凌驾于群臣之上 , 又让你做京兆尹 , 相当于把首都地区的行政工作全都交给了你 , 这样也让你安了心 , 在紧急时刻接班时 , 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
因此这个方法风靡一时 , 大家都觉得十分科学 。
而赵光义在宋朝是个什么地位呢?
他恰恰就是‘开封府尹+晋王’的这么个配置 。
在这个位置上 , 赵光义都做了些什么呢?培植势力、控制开封府、搞好后勤 , 这些都是应有之意 。
然而在自己兄长的默许下 , 赵光义还结交禁军将领、招揽亡命 , 这个操作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 。
宋太祖一朝 , 由于害怕五代故事重演 , 哪天蹦出来个野心家 , 再给自己来个黄袍加身 , 赵匡胤对武将在禁军中培植势力、豢养亲兵这事十分反感 , 甚至到了反应过激的地步 。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赵光义却可以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招揽亡命、搜罗勇士、结交禁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