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中国历史第一错——项羽并非死于乌江( 二 )


事不到万不得已 , 也就是说不到英雄仆地 , 是不会丢下虞姬首级的 。 《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 , 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 "近东城" , 恰好佐证司马迁关于项王"身死东城"的结论 。
项羽|中国历史第一错——项羽并非死于乌江
文章图片

其五 , 我国人民历来有同情弱者、匡扶正义的善良侠义之心 , 因而对那些失败英雄 , 往往以传说来成全其气节 , 以寄托自己的愿望 。 项羽崛起于吴中 ,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在南征北战中、尤其是反抗暴秦战争中 , 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对项羽是寄托了诸多感情的 。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乌江亭长舣船待"以及项王自愧"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不愿过江"等英雄佳话 , 也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
而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 。 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过梁、楚以归" , 他自然有机会采访到这些民间传闻 。 且太史公撰写《史记》是相当注重"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以成一家之言的 。 通览《史记》 , 自《五帝本纪》、《夏本纪》至《殷本纪》、《周本纪》 , 司马迁在撰写之初 , 有文字记载者寥寥 , 多为"口口相传之史"或"支离鳞片之语";其中神奇怪诞之说比比皆是 , 仅《史记·高祖本纪》就有六、七处之多 。
项羽|中国历史第一错——项羽并非死于乌江
文章图片

非"自刎"是"战死"
计正山认为 , 项羽并非"乌江自刎" , 而是"战死东城" 。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结论中特别点明:项羽"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东城"即今定远东南五十里 , 系项羽葬姬首处) 。 关于项羽战死东城的事实 , 《史记》、《汉书》皆有明确记载 。
看《史记·高祖本纪》:"汉五年 , 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 , 与项羽决胜垓下 。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 以为汉尽得楚地 , 项王乃败而走 , 是以兵大败 。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 , 斩首八万 , 遂略定楚地 。 "《史记·灌婴》记载的更为详尽:"项籍败垓下去也 , 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 , 破之 。 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 皆赐爵列侯 。 降左右司马各一人 , 卒万二千人 , 尽得楚军将吏 。
项羽|中国历史第一错——项羽并非死于乌江
文章图片

" 再看《汉书·高帝纪》"十二月 , 围羽垓下 , 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知尽得楚地 。 羽与数百骑走 , 是以兵大败 。 灌婴追斩羽东城 。 "《汉书·灌婴》:"项籍败垓下去也 , 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 , 破之 。 所将卒五人 , 共斩项籍 , 皆赐爵列侯 。 降左右司马各一人 , 卒万二千人 , 尽得楚军将吏 。 "《史记》中还有近二十处关于项羽死亡的记载 , 皆为"既杀项羽"、"已杀项羽"、"已杀项籍"或"项羽已死"、"项羽死"等等 。 再也没见"项羽自刎"或"自刎乌江"的说法了 。
关于项羽是被五位壮士一齐扑上去并力搏杀而死 , 《史记》、《汉书》如出一辙地记载:"灌婴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 皆赐爵列侯 。 "就是说灌婴所率数千骑中有五位勇士一齐冲上去 , 丛戟攒击 , 杀死了项羽 。 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腾、杨武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的事实 , 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中得到了证实 。
项羽|中国历史第一错——项羽并非死于乌江
文章图片

此外 , 计正山以为项王不可能自杀 , 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他自固陵退至垓下 , 胸中一直燃烧着义愤和雪耻的怒火 。 因为鸿沟之约 , 是楚汉双方自愿签订的和平停战协议 , 刘项双方都信誓旦旦地承诺;就此停止战争!而项羽是恪守信义的 , 他很快如约放回刘邦父母妻子一行人质 , "汉军皆呼万岁!"然而 , 转眼间 , 刘邦却背信弃义、追袭楚军 , 重新挑起战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