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课堂里的无限探索

_原题为 活课堂里的无限探索
真正好的课堂 , 是能将所有参与者调动起来的课堂 ,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都激发出来 , 让听课教师的情绪受到感染 。 小学数学则需要更细致更活泼的课堂 , 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贴近学生生活 , 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 ,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
近期学校有3位优秀教师对《复式统计表》这一内容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 , 这节课对下学期学习的统计图很重要 , 有许多要注意的内容 。 本节课也是自己上学期教过的内容 , 正好借此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 并吸纳优秀教师的优点 。
这部分内容重在将多个表格绘制到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索 。 结合3位教师的课堂和自己的经验 , 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性 。 以下从几个方面对3位教师的课堂进行比较和分析 。
首先是新课引入部分:
[许老师的课堂]
【课堂|活课堂里的无限探索】先观看疫情相关视频 , 通过联系实际 , 提问学生有何感想 , 联想到疫情期间学校举行的“最美逆行者”相关活动展现的数据 , 引发学生对之前已学表格的回忆(统计表的组成:标题、日期、表格) , 体现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 教师直观呈现相关表格后 , 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提问 , 让学生采用多轮速问速答的形式参与互动 。
[吴老师的课堂]
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填入教师准备好的表格 , 随后对表格进行提问 , 通过“能否一眼看出某些复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 得出“不能 , 多个表格只能反映某个表中数据 , 不能体现数据所有”的结论 。
[秦老师的课堂]
通过课件呈现疫情相关信息 , 让学生将相关信息填入教师准备好的表格 , 随后进行多轮抢答 ,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并让学生体会到多个表格的局限性 , 引出多个表格数据分散、不集中等缺点 。
[个人比较及观点]
在这里 , 许老师与秦老师速问速答的形式 , 既让学生有了参与感 , 又让学生直观体会多个表格的不便性 , 引发了对本节课新知的探究 。 吴老师的方式更贴近课本知识 , 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更加顺利学习 。
其次是学习新知部分:
[许老师的课堂]
经历互动后 , 学生发现部分问题不好直接回答 , 在引发学生思考后 , 许老师让学生动手拼图 , 体会将多个表拼起来的过程 , 整个过程比较注重复式统计表形成的变化 。 最后许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课件呈现的复式统计表 , 对多个表格及复式统计表进行优缺点分析 , 并让学生利用新的复式统计表进行提问 , 体验了数据的分析过程 , 总结出复式统计表的优势——信息丰富 , 便于比较和总体分析的优点 。
[吴老师的课堂]
在发现问题后 , 吴老师采用让学生进行拼图的方式引出复式统计表 , 在拼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情况 , 吴老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 在呈现复式统计表时 , 吴老师是直接呈现在课件中 , 随后针对总计和合计进行区分 , 最后对多个表格及复式统计表进行区分和总结 。
[秦老师的课堂]
在发现问题后 , 秦老师也是采用让学生进行拼图的方式引出复式统计图 , 在学生拼好后上台讲解 , 之后对表格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 , 也用结构图表示了复式统计表的组成 , 最后对填表的顺序及验算进行了强调 。
[个人比较及观点]
在这里 , 3位教师让学生自己领悟出多个表格不方便需要合起来的思想 。 但是许老师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 而其他两位老师是引导后直接给的 , 出现这样的情况 , 肯定与学生学情相关 。 吴老师在提出总计、合计的区别时花了较长时间 , 可以适度节省时间 。 秦老师在细节方面比较注重 , 比如时间、标题及验算的处理都是很重要的 。 通过拼图 , 学生体会到部分重复的内容需要省略 。 在此基础上 , 3位教师进行了补充及完善 ,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
最后是反思总结部分:
[许老师的课堂]
联系实际 , 运用已经呈现的复式统计表进行提问 , 采用图书馆进图书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出:不同要求统计的数据不一样 。 对知识总结后 , 许教师完善板书 , 并向学生强调知识的无限性 。 最后以“我是一个统计表”为结尾 , 让学生展开想象 , 对整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以及新知识点的提问 。
[吴老师的课堂]
呈现题目后让学生完成 , 但题目类型较难 , 学生出现了有困扰、填不出、花费较长时间完成的情况 , 但都被吴老师解决了 。 最后 , 吴老师对知识进行总结 , 完善了板书 。
[秦老师的课堂]
秦老师通过对之前速问速答部分学生回答的稍微较慢的问题进行重新提问 , 让学生又一次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好处 , 随后用简单的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 最后总结了复式统计图的优势——集中、直接和完整 。
[个人比较及观点]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是我们教授知识的最终目的 。 在这部分内容 , 许老师联系到学校图书馆 , 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要求统计的数据不一样 , 并且结尾很好 , 给学生联想复习及想象的空间 。 吴老师呈现的题目相对而言有些难度 , 没有体现出知识的由浅入深 , 复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应先从直接填表格到稍复杂题型 , 而且要注意讲解复杂题型的方法 。 秦老师首尾呼应 , 并且在结尾总结得很完整 , 板书也很丰富 。 整合过程不仅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 还让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