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么|刚需没有那么Low,豪宅也可以不那么壕 | 答案之城
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未来可栖”
十年之前 , 房地产行业出现了第一个销售规模破1000亿的企业 。 当时 , 所有地产企业看到的是一个黄金时代闪耀着最亮光芒 , 仿佛一切充满希望 。
十年过去 , 互联网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 社交、电商、新消费、新能源汽车、大健康、AI作为经济新势力崛起 。 蓦然回首 , 当下最热的新经济话题中 , 房地产已经黯然失色 。
变化悄然发生 , 房地产努力跟上大时代步伐 。 互联网成为行业拼产品和管理能力的新战场、社群、科技等新兴领域也进入开发商的细颗粒生态……跨界、互联、强化、变革不断发生 , 老行业也在解决新问题 。
审美、距离、社群、科技、用户、需求、品牌等 , 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在房地产行业有了新含义和新趋势 。 然而 , 创新颠覆的旗帜背后 , 我们重新发现了一个个被误解的现象 。
2020年 , 开启的是十年新征程 , 也是传统行业的再进化 , 每个人都在寻找未来之钥 , 每一刻都在走向答案 。
当我们谈论房子的时候 , 我们在谈论什么?
房子历来被我们当成安身立命之所 ,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从1988开始 , 随着国有土地可以买卖 , 中国正式进入商品房时代 。
当人们告别集体住房后 , 也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屋 。 从居住到追求宜居 , 关于房屋的物质化追求也随之开始兴起:从独立厨房到中西分厨 , 从主次客房到套房一体 , 要有玄关入户储藏间 , 也要有阳台飘窗双盆双卫生间 , 人们对房子的需求正在发生改变 。
地产行业对产品也有了“通俗易懂”的认知和标签:刚需刚改、品质豪宅、终极置业......比如豪宅就要大而全 , 金碧辉煌的宫殿房间多到像迷宫一样;再比如总价低就是刚需的绝对卖点 , 只要价格低就一定能卖出去 。
这或许在曾经的市场有些许道理 , 但在需求多元发展的如今 , 真的还是这样吗?
01
豪宅就要奢奢奢?
提到豪宅 , 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 , 与绿树青草交融的环境、十几平米大的阳台、金碧辉煌的室内 , 各种极尽奢华的材质、浮夸的造型、多重维度的艺术空间 , 就如同最近流行的“凡尔赛文学”一样 , 一切都要贴合精致奢华的贵族习惯 , 最重要的是要凸显“王霸之气” 。
这不止是你想象中的豪宅 , 实际上 , 你完全可以在真实的市场上找到它们的影子 。
比如著名精装顶豪北京庄园 , 法国进口石膏线、法式古典家具、拼接花纹 , 都是没听过的各种国外高端品牌 , 一张桌子、一副壁画 , 甚至一个墙面的价值都让人无法想象 。
每当我们在网上看到那些奢侈华丽的豪宅样板房 , 惊讶艳羡之余或许并不会觉得那是个就可以称作“家”的地方 , “没有生活气息” , 但或许真正住得起豪宅的人也是这么想 。
相比于富丽堂皇的奢侈装饰 , 他们更关注的或许是稀缺的地段、自由的生活和难以匹敌的阳光 。
住豪宅的人们也想在自己的家里住的舒舒服服 , 想要人性化的设计和高端的品味 , 想要更多更高等级的需求 , 而不是整天对着不知道是意大利还是西班牙进口的石材装潢 。
毕竟豪宅真正的奢侈其实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 。
02
豪宅就要大而多?
很长一段时间 , 市场对顶级豪宅的另一个想象就是大而多 , 面积越做越大 , 那一定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房间 。 尤其是以二孩开放为噱头 , 市面上豪宅在房间的设计上越来越多 , 5房、6房……甚至有900平米18房的豪宅 。
有底气的浪费的确是豪宅们的独享 。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四世同堂的群居家族 。 那些选择住在一起的三口、四口之家出于隐私考虑 , 也并不需要家里备上三四五间客房 。
事实上 , 居住在豪宅的人也会过接地气的生活 , 也会网购、也吃外卖 , 超市、菜市场、理发店就算他们不经常去家里的保姆也得往返出入 。
推荐阅读
- 华夏时报|三大券商“护航”吸金王君实生物,究竟有没有“人情世故”?
- 问董秘|投资者提问:您好。请问每个季度的定期报告有没有当季度的中标项目金额及全年累...
- 网络|2020年网络十大热词:看看有没有你常用的
- 老字号|二十年如一日坚守 她的店没有招牌却是“老字号”
- 台积电|iPhone 12真有那么抢手吗?究竟什么时候才会降价?
- ZAKER|荷兰疫情中总有那么些人不安分守己
- 台湾|民进党当局倚美抗陆谋“独”没有出路
- 老人|你俩跪地救人的姿势 和援鄂时的背影一样 都那么帅气
- 青岛人的生活|为何没有国家仇视它?和日本有很大区别,日不落几乎殖民了全世界
- 科学|惊天骗局?科学家发现即便没有人类,也无法阻止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