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名家|“半日达”十年,从0都1,从1到∞,京东物流做对了什么?


11月1日零点刚过 , 家住中国最北端黑龙江漠河的荣女士在凌晨付完尾款后6分钟就收到了此前在京东预定的口红 , “尾款人”秒变“收货人”;11月4日 , 京东进口超市正式上线 , 海外进口的商品在北京、天津、广州、重庆、郑州等多个城市可实现“211限时达”覆盖 , “扫货全球”同样无需等待 。
放眼十几年前 , 这样的场景近乎无法想象 。
早前 , 我国快递物流市场曾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诸侯割据”状态 。 除中国邮政外 , 几乎很难再找到一张能够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 。 与此同时 , 许多加盟制快递企业跑马圈地 , 服务质量也不稳定 。 加之缺乏市场监管 , 行业充斥着暴力分拣、货物丢失、卷款跑路等乱象 。
彼时 , 传统B2C电商方兴未艾 , 这倒逼了物流这一配套基础设施向前发展 。 但很快 , 物流也成为了制约电商发展的短板 。
基于此 , 京东力排众议于2007年开始走上了自建物流之路 。 2010年 , 强调时效 , 更注重客户体验的“211限时达”服务推出 , “上午下单下午收货”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服务成为京东物流的独创招牌 。 此后 , 京东物流发展迈向正轨 , 优质服务逐渐侵占用户心智 , 和主营电商业务互相反哺……
和讯名家|“半日达”十年,从0都1,从1到∞,京东物流做对了什么?
本文插图

京东快递小哥送货
十年间 , “上午下单、下午收货”的时效服务从最初全国6座城市试点 , 扩展为全国200多个城市的时效服务标配 。 “算法与技术革命” , 加上京东物流人敢于打破现状和一直被业界称道的强执行力 ,, 不仅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电商购物习惯 , 极致的时效与服务体验更是成为电商物流服务品质的标志 。
“算法技术革命”的背后
“我2007年8月20号入职 , 当时是北京市马连道站的站长 。 ”伴随着京东开始在北京试点自建物流 , 杨芳颖成了京东物流第一个女快递站长 。 “当时北京只有五个快递站点 , 大部分是民房和地下室 。 最初我们站点只有六七个人 , 一个人每天送20到30单 , 每个小哥负责的配送面积很大 。 ”话语间 , 杨芳颖显得颇为直爽快性 , 但回忆起往事时突然就柔软了起来 。 “有一年双11正值我二胎在家中坐月子 , 紧绷着每一根神经 , 手机拿起放下又拿起 。 ”
那个高耸楼宇间低矮的并不大的“城中村”站点里货物是不是积压严重 , 员工们有没有被比平时多出两三倍的包裹搞得乱了阵脚 , 都是她惦记的 。
那不是潜意识在作祟 , 是记忆的“膝跳反应” 。
后来 , 京东开设配送站的速度逐渐加快 , 到2010年 , 京东物流自有配送已经覆盖了北京五环内 。 也正是在这一年 , 京东物流推出了“211限时达”服务(指以每日两个11点钟作为时间分割点进行快速投递服务) 。 在“211限时达”服务推出之前 , 京东物流配送没有时效概念 , 主要看的是妥投率 。
“这在当时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彼时 , 刚刚加入京东的王振辉担任华北区负责人(现任JDL京东物流CEO)立马就面临了第一次大考 。 “开始很难对准时间 , 而且没有参考 , 只能自己一点一点做起来 。 ”
对于仓库而言 , “211限时达”的难度在于 , 仓库现场清查 , 要找出哪些是11点前下的订单 , 属于“211限时达”配送范围的要优先生产 , 这在当时的技术管理体系里是比较难的 。 “211限时达”想要顺利进行 , 订单、仓储、运输、派件等环节需一气呵成 , 技术开发与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
自建物流只是开始 , 对时效以及用户体验更极致的追求才是最终目的 。
京东物流第一个女程序员毛卫娜回忆 , “那时还不是专门的物流研发部 , 京东研发信息部四五个人组队 , 受命研发适用于自身的仓储管理系统 。 ”从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2月 , 经历半年多的封闭开发 , 由京东自主研发的WMS1.0问世 , 虽然功能相对简单 , 但已经初具现代化仓储系统的雏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