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引爆前夕,还有多少家电厂商在收“智商税”?
本文插图
不是相信洋品牌 , 就是交“智商税”;也不是尝试“新技术新产品” , 就是交“智商税”;在家电业市场化30多年间 , 很多用户频频上交“智商税”情况的确存在 , 但随着市场竞争秩序规范化、企业竞争寡头化 , 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 。 当然要想完全杜绝还没有可能 , 因为家电厂商的蜕变需要时间 。
贺扬||撰稿
双十一促销大潮 , 今年在家电行业真的是“一浪接着一浪” 。 不过 , 相对于过去五年、十年 , 家电圈发现 , 今年家电厂商不只是展开一场肉搏争夺战 , 同时也开启一场“深度反思战”:反套路、反阴谋、反低价、反炒作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 则是用户和媒体都在反思“谁还在交智商税”、“还为哪些产品交智商税”?
其实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 , 并不存在主观上要让消费者交“智商税” 。 只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 为突出差异化、颠覆性或原创性 , 往往就会出现一些“夸大”、“夸张”的情况 。 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交了不少的“智商税” 。
目前来看 , 家电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消费者交“智商税”情况 , 主要集中在品牌和产品两个层面上 。 其中 , 品牌的智商税主要集中在盲目迷信“洋品牌”引发的商业乱局 , 而产品的智商税则是盲目相信“广告炒作却不信基本功能” 。
洋品牌热背后的家电乱局!
多年以来 , 家电品牌层面的“智商税” , 最容易理解 , 也很直观 。
一是盲目迷信“洋品牌” 。 认为洋品牌的家电产品就是好(到底好不好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 为此市场上就出现了洋品牌租赁给中国企业经营的“假洋鬼子”现象 。 外资企业只收品牌租赁费 , 而产品的所谓研发、制造、品质、服务全部由中国本土企业在负责 , 所以就会出现“洋品牌找小厂贴牌”消费者并不知道 。 这种现象 , 目前在中国颇为普遍 , 像惠而浦、飞利浦、日立、三洋、伊莱克斯 , 都在中国存在品牌授权经营的现象 。 此外 , 还有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一些已经没落的洋品牌 , 专门在中国市场发展 。
二是人为制造“洋鬼子” 。 一些中国企业为了拥有“洋品牌”筹码 , 还专门跑到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注册一些壳公司 , 然后再注册几个所谓的“洋品牌” , 再授权给中国的公司使用 , 左右口袋互倒摇身一变就成“洋品牌” 。 这种案例就非常多 , 当前最知名的就是康巴赫炊具 , 此前还有阿诗丹顿热水器;有些中国企业嫌麻烦 , 则直接在中国注册一个所谓的“洋品牌”并宣称来自美国、日本或欧洲 , 手段低级但在厂商联手下还是具备“忽悠”用户的效果 。
三是公开租赁“僵尸品牌” 。 一些贸易公司 , 或者营销公司 , 直接租赁一些家电业的“僵尸品牌” , 即这个品牌所有者已经不参与市场经营 , 完全通过收品牌租赁费而活着 , 而且比那些家电工厂日子过得滋润 。 但是 , 一些租赁“老品牌”的企业们 , 采取的则是“轻资产运营”:为了降低成本 , 生产直接找小工厂代工 , 销售直接在淘宝、拼多多平台低价出货 , 物流则委托给淘宝菜鸟、京东物流 , 基本没有售后服务 , 就通过“低配贴牌、低价销售”赚取微利 。 这些品牌唯一价值 , 就是有一定的所谓知名度 , 能在电商平台凭低价抢到一些订单 。
产品智商税的乱局渐收敛!
相对品牌“智商税” , 一些新技术产品的“智商税”则更容易理解了 。
这些年来 , 家电市场上出现了打着各种养生、健康功能的产品 。 最具代表性的 , 就是净水机可以喝出健康来 , 甚至还出现各种所谓的“神水”、“小分子水”可以包治百病 , 目的就是为了推销净水机 。
【|双十一引爆前夕,还有多少家电厂商在收“智商税”?】近两年来 , 最热门的则是“降糖电饭煲”、“养生健康煲”等产品 , 同样是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 , 直击一大批追求健康品质生活的用户痛点和需求 。 这些完全利用消费者痛点包装、炒作产品 , 无疑就是公开收用户的“智商税” 。
推荐阅读
- 产品|成套家电热销双十一:海信璀璨引领家电消费升级
- 董明珠自媒体|双十一过后,他们都在晒什么?
- 主播|电商尾部主播生存不易
- 爱集微APP|【数码吐槽大会】小米双十一143亿战报的背后,喜忧参半
- Call Center 圈内事儿|双十一警惕消费陷阱
- 乐居财经家居|全渠道战绩破15.6亿元,九牧“双11”成就“十一连冠”
- 品牌|双十一的家电市场,“机遇”与“投机”一半一半
- 嘟嘟谈数码|从千元机到高端机,这些双十一热销手机,用户到手后还满意吗?
- 苹果|双十一手机出货量排行:第一不是华为与苹果12,而是台“过时机”
- 华为|堆料级线材,华为5A线取得京东双十一数据线销量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