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中铝环保助力有色行业绿色发展( 二 )


政策支撑更有力

在政策方面,何怀兴提出应加大对引领环保治理的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提供经济和税收政策,建立有力的政策导向,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全行业及时跟进,实现行业整体环保水平的提升 。 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生态环境部在今年6月印发的《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对绩效分级指标做了进一步完善,针对氧化铝、电解铝、铜冶炼等不同行业的不同工艺,确定不同的分级指标 。 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则需加大减排措施力度 。 通过这一政策可以有力提升有色金属行业环保基础工作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污染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 希望国家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能够为有色金属行业提供更多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 。

近年来我国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提升资源化利用率空间巨大,同时也需要深入研究现行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对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 以危废处置为例,最新版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中指出:“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利用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经鉴别不再具有危险特性的,不属于危险废物 。 除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另有规定的外,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处置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仍属于危险废物” 。 这一规定在鼓励对危废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同时,需进一步细化,帮助提升企业在将电解铝大修渣等危废“无害化”处置后用于筑路等过程中的依法合规性 。 另一方面,大宗工业固废采用现有技术制造的建材等产品与砂石等天然材料制作的建材产品相比成本不具优势,影响了这些固废制造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 这一情况不仅存在于有色金属行业,更是各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我国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共性难题 。 如何通过考虑砂石等天然材料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并制定相关政策同样值得研究 。

绿色评价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历史更为短暂,但已展露了推动行业绿色化发展的潜力 。 绿色评价既是有色金属行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又可成为行业经济、税收政策的支撑 。 与其他评价类似,绿色评价离不开评价标准、评价数据、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解释及应用等基本要素 。 中铝环保正在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相关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制定适用于行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评价数据库,为行业的绿色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 与此同时,对于积极参与绿色评价的企业或者产品,需要在行业内、市场上营造积极响应绿色评价的氛围,将接受绿色评价的企业、产品与未接受绿色评价的企业、产品加以差异化,提高市场对绿色评价的接受度 。
技术开发更精准

有色金属工业的环保起步相对较晚,大量使用了其他行业使用的环保技术 。 由于有色行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与其他行业存在差异,导致有色金属行业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介质温度、介质流量等指标不同于其他行业,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 。 例如电解铝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仅约为250mg/m3,而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通常在2000-3000mg/m3,因此电厂烟气脱硫常用的湿法脱硫工艺尽管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可以用于电解铝烟气脱硫,但是会导致“大炮打蚊子”,无论投资还是运营成本都对电解铝企业带来负担 。 这就要求行业环保企业不能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在将其他行业成熟技术引入有色金属行业时应该精准把握行业环保问题的特点,进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再开发,形成更加适用于行业的环保节能技术 。

对危废和固废处置技术,尽管相关研发工作持续开展并且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但总体上有色金属行业危废和固废处置技术仍需实现“无害化”向“资源化”的跨越,需要更多可商业化实施的核心技术 。 例如,电解铝大修渣作为铝工业主要危废,实现“无害化”已无技术难题,但通过回收氟盐等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技术仍在研发中低品位氧硫铅锌矿堆存量仅仅在云南某一个铅锌冶炼企业的尾矿库已达4000万吨,既占用了大量宝贵土地,又形成了事实上的资源浪费,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低品位矿的利用对有色金属行业固废“资源化”意义重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