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数字人民币都要来了,为啥还发行新版5元纸币?( 二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央行微信公众号
随着我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 , 人们使用现金的场景越来越少 , 常常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搞定出行、购物、缴费等多种支付需求 。 近期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加速 , 令人不禁要问:数字人民币都要来了 , 纸币为何还要不断“推陈出新”?
维护人民币现金的法定地位
1.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 , 体现国家信用 , 保证人民币现金的顺畅流通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 。 因此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 。
2.满足部分公众和场景需求
此前 , 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 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 。 这一问题在移动支付领域也较为明显 。
据预测 , “十四五”期间 , 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不能熟练掌握移动支付 , 也难以享受数字人民币的高效便捷 。 与此同时 , 在一些相对偏远或贫困的地区 , 电子支付机具的布设也很难达到全覆盖 。
“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纸钞的需求 , 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纸钞的供应 。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日前表示 , 在可预见的将来 , 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将长期并存 。
文章图片
图为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部一名工作人员展示新版5元纸币的宣传册
3.纸币的防伪需要
伪钞是纸币的“天敌” , 纸币自诞生之日 , 就不断通过提升防伪和印刷技术 , 与伪造、变造钞票的不法分子做斗争 。
双面凹印对印、数字光彩光变、图像“微缩”防伪、加大水印尺寸、底纹不规则变化……借助日臻完善的计算机辅助设备和不断提升的印刷设备 , 此次新版人民币做了一系列优化 , 拥有了更高辨识度的色彩、更加精细化的图纹、更先进的防伪设计 。
4.人民币是“国家名片”
从早期一些票面由苏联代印 , 到结束货币生产依赖外国技术 , 再到多次中标国际项目、逐鹿国际商业印钞造币市场……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同时 , 我国的印钞造币水平也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
作为“国家名片” , 钞票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 更浓缩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 。 从第一套到第五套 , 人民币的样子在变 , 人民的日子也在变 。 人民币变迁的背后 , 是综合国力的腾飞 , 浓缩的是国家自信 。 (采访人员吴雨)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如何影响你我他
- 新华每日电讯|业绩注水、花钱买榜 房企排行榜“猫腻”多
- 医疗|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 喜剧西西|(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解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
- 新华社|全球最大自贸区诞生,有何深意?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谈RCEP正式签署
- 科技与评论|平安银行数字投行联通“资本+产业”助力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 数字经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共创数字化、绿色化新未来
- 数字货币|深圳“尝鲜” 数字货币渐行渐近如何影响百姓生活
- 糗事百科|空中客车与埃森哲、南科大联手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示范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