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_社会|社工服务如何“精准滴灌”?广州做了这些探索

11月3日 , 2020年中国社会工作广州培训研讨活动在广州举行 , 国内社会工作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 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 。近年来 , 广州坚持多措并举 , 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 , 聚焦群众关切 , 以党建为引领 , 深入实施“社工+”战略 , 不断完善和打造精细化的专业社工服务体系 , 织密织牢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网 , 全面促进社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 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 。
新冠肺炎_社会|社工服务如何“精准滴灌”?广州做了这些探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完善体系构建精准服务机制
做好社会工作 , 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撑 。2019年1月1日 , 《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 。这是全国首个地方综合性的社工服务立法 , 明确将社会工作纳入广州市国民经济与发展规划 , 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 并确立了对社会工作服务的系统支持、规范和监督 。
《条例》的颁布实施 , 促进了社会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 标志着广州市以法律名义将社会工作纳入本市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支持和保障 , 推动社会工作在稳定长期的支持中获得持续发展 。
【新冠肺炎_社会|社工服务如何“精准滴灌”?广州做了这些探索】在内容设置方面 , 《条例》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制度 , 明确将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特殊困难人群、受灾群众等服务领域的社工服务项目 , 优先纳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库 。通过项目库 , 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入口 , 引导和支持社工强化对弱势困境人群的服务 , 促进社工依法参与社会治理 。
兜底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制度安排 。为促进社工做好兜底性困境群体服务 , 今年5月 , 广州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社工服务的方案》 , 进一步健全“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工作机制 , 落实“一社区一社工”制度 , 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 力推民政兜底对象社工服务全覆盖 , 协同发力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 , 引导社工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
新冠肺炎_社会|社工服务如何“精准滴灌”?广州做了这些探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人一档”服务困难群体
围绕“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 , 广州明确将低保低收入对象、特困人员、留守老年人、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贫困重度残疾人六类特殊困难群体纳入社工服务重点对象 , 分区、分街道、分社区建立全市兜底困难群体的底册 , 并将底册转交社工站 , 委托全市社工站核准、摸清底数和服务需求 。
广州探索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分级分类管理机制 , 指导全市203个社工站建立精准化的综合性帮困助困服务体系 , 建立“一人一档”服务档案 , 实施定期分级分类跟进服务 。社工站与镇(街)同步建立信息动态更新工作机制 , 定期更新困难群体名单 , 及时反馈服务情况、服务转介等事项 , 加强服务信息和合作对接 , 力求服务全覆盖 。
近年来 , 广州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下沉到社区(村) , 让社工能够聚焦社区深耕服务 。同时 , 引导社工站运用辖区内现有的党员活动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场地开展服务 , 促进社工与社区居委会、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双向合作转介服务关系 , 发挥社工站综合性服务枢纽作用 。
广州社工坚持创新服务 , 积极搭建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关爱服务平台 , 从根源上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例如 , 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策划实施针对重症患病儿童的救助服务项目 , 打造生命救助通道;利康社工针对心智障碍者 , 开发支持性就业服务项目 , 推动残障群体就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