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必须学会共处共在”——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后疫情时代的哲学思考( 四 )


杨光:病毒的全球性扩散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关系密切 , 自然界的蝴蝶效应在这里好像扩展到了社会层面 。然而 , 由此就否定全球化则是目光短浅 , 而且实际上也是不可行的 。世界经济和文化在过去30多年来 , 在许多方面已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生长在一起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同一性的身份认同与他者差异性的交织和融合 , 这背后确实有着普遍主义的逻辑在支撑 。
当然 , 并不是所有的体系、概念和思想都是普适的 , 例如西医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就有其局限性 , 而中医则在这次疫情的控制中发挥了很多作用 。我们要意识到 , 所谓的普遍适用的价值也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 例如几何学源自古希腊 。承认“普遍性”的局限并不是否认其有效性 , 转而追求狭隘的地方主义 , 而是要认清普遍性的思想和价值的有限效用范围 , 不是盲目地推行抽象的普遍主义 。在这个意义上 , 全球化暂时受阻也可以成为一次转变的机遇 。一方面 , 掩埋了文化多元性的整齐划一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 如在工业生产、文化传播与消费方面完全的标准化和一体化;但同时 , 过分强调某种文化的优先性则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 引发国家和民族间的矛盾 。所以 , 在这次疫情面前 , 全球化也要重新调整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您如何看待疫情期间出现的逆全球化和保守、隔离主义的思潮?
莫兰:看到反科学运动的兴起、反对戴口罩和隔离措施的抗议游行 , 令人十分震惊 。还有人推销假药以及各种疯狂的阴谋论 , 好像在中世纪一样 。我个人认同苏格拉底的观点:邪恶是无知的产物 。因此需要更多关于健康、卫生和彼此尊重的公共教育 。这里的“黄金法则”一直都是己所欲者 , 亦施于人 。
所有伟大的哲学都提倡普遍主义 。对于马克思而言 , 全世界的工人都要联合起来 。苏格拉底不是雅典或希腊的公民 , 而是世界公民 。各大宗教表达的都是痛苦、同情、无私、爱、彼此关爱等普遍人性 。欧洲启蒙运动宣告了人类普遍的权利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开宗明义地说 , 人本性上都渴求知识 。哲学家想要在人性中找到普遍性的东西 。我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 , 这就是一个各种国家、地区的哲学社团的国际联盟 , 我们团结在一起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全世界的哲学发展 。
当然 , 具体的科学实践会被地区性的冲突所困扰 。各个国家有自己的科学和研究机构 , 如各国的科学院 。但目前也成立了国际性的科学院 。对启蒙运动的主要批判是它的普遍性还不够 , 因为它排除了女人和奴隶 , 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的等级都是平等的 。但对以往片面的普遍主义的批判不应该视为简单地回到特殊性 , 而是应该追求无处不在的真正普遍性 。
知识的传播应该是更包容的 , 向所有人开放 。普遍的接种疫苗也是如此 。一个存在争论的话题就是是否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成功有效的疫苗 。在出版界有过类似的举措 , 来开放资源 , 共享科学研究成果 。如果国际科学和政治团体能够合作研发疫苗 , 这将是一个勇气可嘉的行为 。
4、在危机中打破界限 , 建立命运的共同体
杨光:危机这个词在古希腊语里有动词形式 , 意思是画出界限、做决定 , 名词可以指疾病的转折点 。这次疫情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 , 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势必会成为二战以来划分世界历史转向的一个节点 。这场危机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新的、陌生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生活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疫情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危机 , 哲学家被抛在这个事件的发生和历史的转折之中 , 某种意义上也面临了一场生存危机 , 也要反省自己的职责和哲学本身的意义 。一方面 , 哲学不能是象牙塔里自洽自娱的抽象概念游戏 , 它必须直面和介入复杂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事件;另一方面 , 面对从未出现过的新冠病毒以及其他全球性的社会、自然危机 , 哲学在利用传统思想资源的同时 , 也要敞开视野 , 以一种开放的、整体性的和面向未来的视角 , 来提供理解、认识和应对这些危机的新方法和概念 。哲学在这场危机中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