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人才战略”助推陕西科技大学快速发展
_原题为 “人才战略”助推陕西科技大学快速发展
“很幸运遇上学校实施人才战略的好时机 , 我才有了科研上的进步!”经过几年刻苦攻关 , 36岁的食品安全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科技新星李国梁摘取了2020年度国家优青项目 。
李国梁的蜕变成长 , 映照着陕西科技大学发展史上不平凡的5年 。 回望2015年 , 学校放眼整个“十三五”擘画出“创新、开放、共享 , 学科、人才、质量”的宏图 , 把人才工作作为追赶图强的“第一落点” , 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下好“先手棋” , 打出从“引进来”到“留下来” , 从“干起来”到“沉下来”的“组合拳” , 开创了延揽人才、用好人才的“陕科大速度” 。
引进来 , 一刻也不能等
从2015到2020年 , 五年的时间 , 陕西科技大学由学科领军、特聘教授、青年领军、学术骨干、青年拔尖、高水平博士、普通博士等七类人才组成的人才库逐渐充盈 。 各个学科的人才短板逐渐补齐 , 原有833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扩编到1270人 , 增长了34% , 学校各个层面奔涌出干事创业的新动能 。
抢抓机遇 , “短、平、快”延揽人才 , 急切并不意味着盲目 。 新进人才学缘地缘、学历层次、科研背景的差别只是冰山一角 , 水平面下隐藏的是学校走内涵式道路、优化人才布局的“大棋局” 。 为此 ,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 , 每引进一名人才 , 都要经党委会评估研究 , 经过优化学科布局、瞄准科技前沿、服务地方经济、打开国际视野的充分考虑 , 下足“落地见效”功夫 。
顶天 , 往科学前沿努力生长 。 2017年以来 , 文理学院先后引进李剑、张小红、李建全三名特聘教授 , 开辟偏微分方程有限元/有限体积方法、不确定性数学、数学建模与研究等科研方向 , 取得了突出成绩 。
立地 , 向社会经济深层扎根 。 谈起食品学科近年来的“加速度”发展 , 食品学院党委书记訾荣禄满怀激情:“这都是学校人才强校战略赋予的新动能 。 我们引进了5名学术骨干 , 整合了食品高分子结构研究、食品安全控制、微生物研究、营养学研究、食品安全检测等团队 , 新增国家羊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西凤学院、酿酒工程学院等产学研实体 , 在服务地方经济、致力精准扶贫方面贡献了力量 。 ”
开放 , 与国际前沿不断接轨 。 2018年4月 , 时任校长马建中赴美国、加拿大 , 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温哥华先后举办4场招聘会 。 行程即将结束时 , 被学校的人才政策所吸引 , 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博士查健和吴霞 , 从纽约州中东部城市特洛伊跨越260多公里赶到招聘现场 。 年底 , 两人通过学校“人才绿色通道”正式就职 。
留下来 , 满怀支持与关爱
如果说人才是支撑陕西科技大学发展的源头活水 , 那么“进团队、配设备、定计划、强服务”政策就是留住人才的堤坝 , 帮助人才迅速扎根本土 , 实现价值 。
学校以团队建设为经纬 , 搭建选人、用人、育人的框架 , 让青年人才在团队中迅速厘清研究方向、获得成长 。 青年博士杨斌2016年应聘进入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团队 , 在团队负责人张美云教授的指导下 , 近三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 , 在芳纶纳米纤维研究领域取得很大进展 。
为了解决政策覆盖面和普惠性问题 , 学校实行“双轨制” , 打通“新人”与“老人”两种分配体制的转化通道 , 让新进人才的顺利成长与原有人才的激励提升并辔前行 。 受益于学校《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 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张金在美国罗格斯大学完成了访学任务 。 一年里 , 学校全额减免工作量要求 , 全额发放工资津贴 , 还发放1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 , 让他安心徜徉在有机化学科技前沿 。 返校后的两年里 , 他连续两年产出了6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
通往前沿科学的“最后一公里”最难打通 , 在“梦魂不到关山难”的关键时刻 , 高端精密的科研设备往往能为科学家们节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 价值2700万元的“球差电镜”就是这样一台“重器” 。 作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最先进的一台电镜 , 它在透视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方面 , 为陕西科技大学的学者们安上了一双“千里眼” 。
学校还启动“安家在科大”工程 , 建成384套住宅、投资3800余万建设幼儿园、筹建九年一贯制中小学、解决配偶工作.....暖心的举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 让他们在学校这片“梧桐林”里筑巢安居、扎根生长 。
干起来 , 在实干中收获梦想
如春风吹拂 , 似阳光普照 。 人才强校战略带来的内在变化 , 推动着学校“十三五”目标一项项落地生根——
师资队伍内涵比稳步优化 。 共引进各类人才477(含柔性引进)人 , 全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57.5% , 其中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4.9% , 博士化率和具有一年以上国(境)外访学经历的比率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23%和10% 。
高层次人才呈阶梯式上升 。 共获批“千人计划”61人 , “特支计划”12人 , “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 , 获批数量连续4次位居省属高校第2;培育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6名 , 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教师21名 。
推荐阅读
- 高校|陕西:8万余名师生同上思政大课 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
- 考试|陕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本周末开考
- 考试|本周末陕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考
- 比赛|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小学部举行高段硬笔书写大赛
- 扶贫|陕西工会消费扶贫商城 推出“双11”优惠活动
- 职教中心|河北省滦南县职教中心:“党建+”引领助推事业新发展
- 陕西省|为学校家庭及医学专家架起沟通桥梁
- 陕西|陕西工会助45位劳模工匠当上名校大学生
-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好消息!陕西省凤翔县这35批次食用农产品全部通过抽检考验
- 直播|近20名小红书博主进博会直播 内容平台助推国际品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