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夜玫瑰|我们只能追求最优体验!,心流:追求幸福是虚幻的( 二 )
控制的悖论:任何控制都是为追求秩序 , 但遗憾的是 , 由于人类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所以越多的控制有时更容易走向失控 , 比如有些家庭的孩子 , 父母不让做这不让做那 , 规矩太多反而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 , 陷入挫败感中 , 有一个大的行为框架 , 让孩子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动 , 才能更容易享受做事的乐趣 , 对于成人来说 , 这也是必备元素 。
经验本质上是有益的:每个人都在工作 , 但是只有那些有利于智力发展 , 更加富有创意和挑战的工作 , 更容易缔造心流体验 , 因为如果工作本身是机械性的 , 毫无价值的重复 , 那么这样的经验本身也无意义和价值 。
值得一提的是 , 米哈里认为制造心流的工作 , 有内在动力驱使 , 也有外在动力驱使 , 内在动力是一种自发的渴望 , 比如很多艺术家强烈的创造欲 , 而外在动力是社会赋予的 , 比如很多人功成名就 , 获得社会认可的财富和地位 。
外在动力只能短时间内起作用 , 但内在动力 , 也就是内在动机和渴望 , 才能长时间的驱使一个人从事某件事 , 并频繁的体验心流状态 。
文章图片
有神经学专家试图研究米哈里所谓的心流 , 是否有科学依据 , 然后他们发现:所谓的心流状态 , 与大脑前额叶皮层活动减少有关 。
人的前额叶皮层 , 是大脑的一个区域 , 负责更高的认知功能 , 例如自我反射意识 , 记忆 , 时间整合和工作记忆等 , 这个区域负责我们的内在意识和外在状态 。
然而 , 当一个人经历心流状态时 , 这个区域中会出现一些变动 , 比如人类会短暂失去自我意识 , 以及内在批评和反省的感觉 。 此时 , 大脑区域更加自由交流 , 并参与创新的过程 , 而不会因为其他感觉而分心 。
所以 , 米哈里在神经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 , 更加坚定的认为:幸福本身并不值得追求 , 幸福时存在的一种内在状态 , 当人们进入心流状态时 , 就在获得最优体验 , 人生是由无数个这样的最优体验 , 构成所谓的幸福 。
所以 , 幸福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 , 不变的状态 , 而是通过个人努力 , 以及有意识的训练 , 就可以获得的体验和感受 。
值得一提的是 , 米哈里坚持认为 , 虽然心流体验很容易获得 , 比如很多人打游戏的过程中都特别容易经历 , 但是优质的心流体验不是消极的状态 , 比如看电视或者吃大麻 , 而是一种完全处于个人控制范围之类的积极状态 。
所以 , 米哈里推崇的心流 , 不是幸福 , 快乐这点肤浅的感受 , 而是奋斗 , 挣扎 , 咬牙坚持 , 最终 , 整合之后的巅峰体验 。
因为通往幸福的途径不是无意识的享乐主义 , 而是有意识的注意力的挑战 , 很多经历心流的人 , 比如运动员 , 为了赢得比赛而将自己推到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极限 , 过程中可能经历了极大的身体痛苦 , 但一面痛苦一面又有成就感 , 以后回忆这些过往也觉得自己经历了一生中的巅峰时刻 。
所以想要获得更优质的心流体验 , 我们不仅不能排斥复杂 , 还要争取拥有更多复杂的体验 , 并通过融合复杂而锻造更好的自己!
文章图片
在周六晚的读者会上 , 很多读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心流体验和阅读心得 , 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面的思考 。
网友【张俊寿】说:这本书里 , 藏着成年人唯一的幸福密码 。 「心流」是一种状态 , 一种因为全神贯注做事情而沉浸其中 , 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那种状态 。
老实说 , 这个概念本身没什么特别 。 但是作者运用这个概念来论证幸福的的手法 , 的确堪称神奇 。
基本的逻辑是下面这样的:
【大前提】:幸福源于意识对生活体验的解释;
推荐阅读
- “女婿,我们家一直靠女儿不靠儿子,你们结婚后也得一样”
- 真正毁掉婚姻的,其实就一个字:懒
- 手机正在毁灭我们!(看完很纠结)
- 自愈力,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超能力
- “你媳妇回娘家十天了 把她接回来吧”“妈 我们离婚啦”
- 警员|法国巴黎郊区3人假扮警员,进入民宅搜走4万多欧元
- 荐书|致生为女人的我们
- “老公,我弟离婚自己带孩子,妈说让我们养”“好,我有个条件”
- 过了今天,我们就离温暖又近一天
- “灵魂伴侣”才会有这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