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先生笔下的“九类文人”

鲁迅|鲁迅先生笔下的“九类文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鲁迅说文人:“愿秋天薄暮 , 吐半口血 , 两个侍儿扶着 , 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 。”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 , 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 。第一种情况 , 统治者刚刚掌权时 , “偃武修文” , 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 , 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 。
在统治发生危机 , 无计可施时 , 病急乱投医 , 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 , 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 于是高高兴兴地“出山”了 , 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 。
鲁迅非常尖锐地指出司马相如之类 , 包括屈原 , 不过是统治者的帮闲或帮忙 。屈原的《离骚》不过是“想帮忙而不得”的产物 。“帮闲”不过是写写诗 , 猜猜谜语 , 说说笑话;“帮忙”则是要出谋划策 , 参与国家大事 。
司马相如、屈原之类的人都确信自己的才华不仅是写诗、下棋 , 做清客 , 而愿作“帮忙” , 帮忙而不得于是发发牢骚 。当主人作恶之时 , “帮忙”“帮闲”就成为“帮凶” 。
帮凶的特点在于“使血案中没有血迹 , 也没有血腥气” , 使统治者的杀人食人了无血迹 。无论帮忙帮闲 , 都需要才华 , 司马相如和屈原的作品至今仍有人读 , 因为有才气 。可怕的是有帮忙、帮闲之志 , 无帮忙、帮闲之才 , 这样的人就称为“扯淡” 。
【鲁迅|鲁迅先生笔下的“九类文人”】二、“二丑”
“二丑”出自绍兴戏曲 , 在舞台上扮演清客的角色 , 清客、幕僚也就是帮闲 。但是一方面他帮主人的闲 , 一方面又向观众做鬼脸 , 说“你看 , 这个公子多蠢啦、多笨啦” , 表示与主人划清界限 。“二丑”是不忠实的奴才 。
知识分子聪明而敏感 , 主人气焰正盛之时 , 他心甘情愿做主人的帮忙帮闲;主人气焰不足将要崩溃之时 , 他敏感到了 , 就开始做不忠实的帮忙帮闲 , 结果成为“二丑” 。
三、隐士
鲁迅把中国文学尤其是唐朝文学划分为两种:廊庙文学与山林文学 。廊庙文学是帮忙帮闲的文学或者叫在朝文学 。在野的文学就是山林文学 , 不做帮忙帮闲 , 离开主子的衙门 , 隐入山林 。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 。
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 , 因信仰而隐 , 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 , 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 , 做精神追求 。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 , 帮忙、帮闲不成便去做隐士 。
隐士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 , 一有机会 , 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 , 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 。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 。出名之后成为高士 , 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 , 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 。
由此 , 隐士成为一种资本 , 做隐士可以提高地位 , 成为进一步做帮忙帮闲的资本 。鲁迅尖锐指出 , 登仕、隐士都是“噉饭之道” , 是达到自己目的 , 升官发财的途径 。最可怕的是“谋官谋隐两不成” 。
可见官是要谋的 , 隐也是要谋的 , 官和隐没有本质区别 。隐士看似悠闲 ,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但“悠然见南山”也需要物质基础 , 陶渊明有奴才给他做饭、种地 。饿着肚子 , 陶渊明无论如何也悠然不起来 。
隐士并非不食烟火 , 也要追求物质的东西 。鲁迅分析隐士心理:“泰山崩 , 黄河溢 , 隐士目无见 , 耳不闻 , 他心平如水” , 但是“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们一伙的” , 则“虽在千里之外 , 半句之微” , 他也是“耳聪目明 , 奋袂而起” 。这真可谓入木三分 。
鲁迅|鲁迅先生笔下的“九类文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