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为何说IT科技公司应该留住35岁员工?


钛媒体|为何说IT科技公司应该留住35岁员工?
本文插图
文丨王新喜
IT科技公司喜欢年轻人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 在IT职场 , 35岁的路越走越窄 。
我们很明显的感受到 , 35岁担心无人要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焦虑了 。 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少——要么晋升成为管理者 , 要么辞职 , 非领导岗位很难容忍35岁以上的员工存在 。
有IT行业从业者表示:34 岁之前晋升到中级 , 45 岁之前晋升到高管 , 否则强制退休 , 会成为IT行业的惯例 。 随着其他行业正在变成 "互联网 +" , 这种做法还有向其他行业扩展的可能 。
科技互联网公司为何偏爱年轻员工? 互联网公司一向喜欢标榜年轻化来证明自己的公司的活力与未来前景 。 在互联网公司 , 员工平均年龄低是一种炫耀资本 。
当前国内众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内部变革 , 要提拔更多80后甚至90后员工进入管理层 , 或者推出高管退休计划 。 在中国的科技互联网公司 , 员工的合同都是每隔几年续签一次已经是一种常态 。
而IT科技公司的员工们随着年龄越大 , 被公司以“不再续签”为由辞退的风险就越大 。 这种焦虑 , 蔓延在每个互联网中年男人的头上 。
当然 , 美国硅谷的职场总体上也还是年轻的 。 据统计 , 硅谷各大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没有超过40岁的 , 平均年龄大一些的可能就是惠普或是IBM这样的计算机科技公司 , 但没有超过38、39岁 , 谷歌苹果这样的大厂平均年龄也只有30到31岁 , Linkedin和Facebook仅仅只有28、29岁 。
不过相对而言 , 硅谷对年龄大的员工宽容度包容度更高 , 公司内部40+的程序员也是相对普遍 , 生存环境要好的多 。 笔者认为 , 这在某种程度上 , 推动了其基础科研与技术的升级进步 。
不过 , Facebook是个例外 , 其内部非常崇尚年轻化 , 扎克伯格在他22岁时就留下了“年轻人就是更聪明”这样的名言 , 被国内一众互联网公司视为圭臬 。
在Facebook , 一些年纪偏大的程序员甚至都在考虑要不要通过整容来让自己在团队里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 以及去主动的接触一些新锐的流行文化 。
Facebook从员工层面上非常注重年轻化 , 是因为它需要捕捉对年轻人需求与社交潮流 , 但当前tiktok在海外让Facebook感到巨大压力 , Facebook内部不断推出复制性的产品来阻击 , 但依然无力阻止tiktok的壮大与威胁 , 这其实也印证了年轻人多就未必一定能打造出契合年轻人潮流文化的产品 。
回到国内来看 , IT互联网公司对年轻人的偏爱源于国内的IT行业工作强度大 , 996机制下 , 年轻人更有体力与精力优势 。 而年龄大的员工也消耗了更多用工成本 , 这些公司一方面需要降低用工成本 , 一方面需要为年轻一代释放出更大的空间 , 这是企业利益机制决定的 。
其次是 , 互联网行业变化太快了 , IT公司又多偏重于应用创新 , 而非底层基础架构、系统、系统、芯片等层面的创新 , 而应用创新的研究方向更多是如何研究年轻人的喜好与潮流 , 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 且没有包袱 , 干劲足 。 对于新事物与新趋势 , 往往是谁占领了先发优势 , 谁就成了标准 。
而应用创新又离钱更近 , 更加短平快 , 技术门槛低 , 对人才的要求更为初级 。
有人一针见血指出 , 科技互联网行业对高龄员工的偏见 , 是因为这些员工从事的工作没有完全摆脱劳动密集型的本质 。
事实上 , 这是行业的一种发展的误区与短视的战略 , 从更高层面去看待这个现象 , 它可能是行业的基础底层科研创新与技术升级、传承的一大阻力 。
为何说IT科技企业要有能包容35岁员工生存的环境? 有人说 , 这也是没有办法 , 因为国内在芯片与操作系统这种涉及到互联网基础底层的东西 , 大家用的框架、操作系统基本是国外的 , 基础框架与系统底层创新 , 国内IT公司也谈不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