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逝者|安贞医院心血管奠基人陈湛:小药能治大病


一米八几的个子 , 穿着白大褂 , 戴副眼镜 , 医生陈湛留给人的印象是精神、严厉 。
看诊时像棵大树 , 一动不动 , 他在 , 病人就心安;去病房查房时像本行动的教科书 , 认真严肃 , 常常把医生骂哭;回到家中 , 他会伴着古典音乐亲手磨一杯咖啡 , 琢磨着晚上做什么西餐 。
陈湛的书房里摆满了与心血管相关的书籍 , 从事心血管临床和科研工作六十余载 , 他具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 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心血管临床专家 , 还编写《实用心脏病治疗学》等多部学术著作 。
2020年10月17日 ,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奠基人、原心脏内科主任、著名心血管专家陈湛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 , 享年89岁 。
新京报|逝者|安贞医院心血管奠基人陈湛:小药能治大病
本文插图

陈湛教授 。 受访者供图
良医:耐心问诊 , “用小药治大病”
陈湛走了 , 留下了他一生的临床经验、科研成果和一颗医者仁心 。
【新京报|逝者|安贞医院心血管奠基人陈湛:小药能治大病】从医六十余载 , 他的获奖证书、奖杯和论文著作装满了一个行李箱 。 家中桌面上放着的几本相册 , 则是他一生的缩影 。 照片里的陈湛永远是一副高高瘦瘦的样子 , 精神十足 。
1931年 , 陈湛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 。 1949年 , 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 1955年 , 毕业后的陈湛前往上海第二医学院前附属宏仁医院、仁济医院工作 , 后又调入天津第一中心医院 。
“这是在美国洛杉矶拍的” , 陈湛的妻子齐卿拿起一张1982年的照片 , 年轻的陈湛穿着白大褂站在一片草坪前 。 1980年 , 陈湛受国家委派赴美国进修两年 , 成为我国第一批医学访问学者 。
新京报|逝者|安贞医院心血管奠基人陈湛:小药能治大病
本文插图

陈湛在美国进修时的照片 。 受访者供图
1983年 , 在我国心血管病元老吴英凯院士的邀请下 , 回国后的陈湛参与组建北京市安贞医院心内科 , 被任命为主任 。
1985年 , 陈湛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直流电消融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手术 , 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
当时的科学设备没有那么先进 , 老一辈的医生大多靠个人经验进行诊断 。 在医治一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时 , 陈湛凭借临床经验有了诊断 。 由于担心听到的心脏杂音不准确 , 他让学生马长生做心脏导管进行验证 。
“陈老师在做导管前的分析和导管做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 这是超前的 。 ”马长生称 , 上世纪90年代的医疗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 , 做心脏导管的难度较高 , 当时陈湛的临床诊断就能与心脏导管的情况吻合 。
“陈主任看病时神采奕奕的 , 对病人非常有耐心 。 ”在学生崔京眼里 , 陈湛对待病人十分认真 , 问诊时问得很细 , 经常会“超时” 。 排队等候的病人也不会催促 , 知道陈湛专业负责 , 愿意等待 。
陈湛看诊时不会让病人做过多的检查 , 用的都是便宜的药 , “用小药治大病” 。 他也从不会收病人的回扣 , 没人敢在他面前提这事 。 因此 , 有很多病人从外地慕名而来 。 最近还有一些“老病号”到安贞医院找陈湛 , 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十分难过 。
崔京跟着陈湛出了两年门诊 。 “他像一棵大树一样” , 陈湛坐诊时往往一动不动 , 一待就是一上午 , 他很享受与病人相处的时光 。
如果遇到病情较重的病人 , 陈湛还会一直看护他们 。 令学生刘小慧印象深刻的是 , 有一位扩张性心肌病的病人在用药后 , 出现血压升高并昏迷的情况 。 当时陈湛彻夜守在这位病人身旁 , 整整守了24小时 。
“一个大主任医师 , 在病人用药后 , 还能够这么用心地守护在身旁 。 ”当时刚工作的刘小慧很佩服陈湛的敬业 。 如今 , 刘小慧已成为主任医师 。 受陈湛的影响 , 在病人用药后 , 她也会守在病人身边 , 待其病情平稳才离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