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另辟蹊径联合小银行发信用卡 美团金融下一盘什么棋( 二 )


在美团的金融版图里 , 信用卡的比重远大于其他互联网平台 。 数月前 , 美团上线了“月付”功能 , 市场惊呼 , 美团这一信用支付工具是对支付宝的“花呗”、京东的“白条”发起了正面挑战 。
但美团联名信用卡业务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美团已确定的流量分配策略是 , “我们会通过“月付”向联名信用卡导流 , 但我们不会向已经是美团联名信用卡的用户主动推介“月付” , 全平台的金融流量运营重点依然是联名信用卡 。
上述信用卡行业观察人士认为 , 美团选择了一条与其他互联网平台不一样的路 。 美团有希望借助这种合作方式 , 摆脱传统的互联网与银行合作单纯的导流模式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输出 。 “从挣流量的钱向挣技术的钱过渡 。 ”
以上海银行为例 , 上海银行最早涉足信用卡业务的区域性银行之一 , 初期该行发行100万信用卡需用时7年左右 , 而现在 , 通过与互联网平台的深度合作 , 100万发卡时间被缩短为仅仅7个月 。
江苏银行2019年发卡量是上年全年发卡量的6倍 , 其中美团卡发卡量突破百万张 。 天津银行财报亦显示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天津银行本年新增发行信用卡13.23万张 , 同比增幅1956% , 其中美团联名信用卡发卡占比达99.2% 。
深度理解信用卡运营
通过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联营 , 借助互联网流量、场景、技术、品牌等优势 , 越来越多的区域性银行更有效的将正在远离银行的年轻客群重新拉回银行账户体系 。
迈过千万卡量的关口后 , 摆在美团和它的合作银行们眼前的 , 是另外一个问题:如何提升信用卡的盈利能力?
行业数据显示 , 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 , 许多银行在上半年放缓了发卡的速度 , 转而将业务重心落到对存量卡的运营中 , 用好大额分期、账单分期、卡贷取现功能 ,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 提高生息资产的收益能力是当前的重点 。 到了这个阶段 , 美团小额高频的消费订单并不能继续带来优势——单笔订单金额小、整体消费账单不够厚 , 怎样吸引用户更多分期?
美团联名卡业务负责人在采访中并不避讳这个问题 。 “今年美团花了很大力气做存量的运营 , 总体的思路是 , 通过美团内部的场景来促动交易的频次 , 通过微信、支付宝绑卡的方式促动美团以外场景的交易金额 , 因为账单厚度足够厚 , 才能产生生息资产 。 美团场景是客户把这个卡用起来 , 建立银行、美团与客户之间连接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 , 但是仅仅在场景内被客户当成一张外卖卡来用 ,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 ”他说 , 通过多渠道触达客户 , 包括线下和线下 , 希望让这张卡成为用户生活中更多场景里去使用的“主力卡” 。
信用卡运营能力的落脚点在于精细化 , 高效的、理解业务的团队是后盾 。
按照一般行业规律 , 单家银行发卡达到100万张是个盈亏平衡点的门槛 , 达到300万张才能真正实现盈利 。 在这个过程中 , 银行必须持续投入人力和资金成本 , 而收益是相对推迟的 , 虽然借用互联网平台渠道发卡能缩短这一投入周期 , 但仍然需要银行对这项业务有着坚定的信心、坚实的财务基础和对区域内深耕细作的能力 。
美团联名卡业务负责人表示 , 在寻找合作银行时会就以上几项进行筛选 , 更重要的是 , 美团与银行会根据一个已经被其他银行数据验证过的财务模型 , 来测算这张卡从成本投入到实现盈利的过程 , 合作双方定期复盘检视这一模型 , 会对合作前景更有信心 。
除了交易和手续费收入 , 信用卡业务还能反哺零售 , 基于日常消费场景 , 能够帮助银行积累客户消费偏好、用卡习惯等海量数据(603138,股吧) , 在与其他业务交叉销售时 , 也有助于完善客户信息 , 从而为银行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差异化经营提供基础 。
以青岛银行(002948,股吧)为例 , 它是最早与美团合作发行信用卡的城商行 , 截至今年9月17日 , 该行累计发行美团联名信用卡181万张 , 用户月均交易笔数接近10笔;平均每100名美团联名信用卡用户中 , 有26名用户成为该行双卡(即借记卡+信用卡)客户 , 有13名用户成为该行理财客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