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星链”迈出商用第一步,被美军方盯上,或为GPS“备胎”
美国时间 10 月 26 日晚间 , 有用户贴出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的一封邮件 , 其内容表明该公司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项目已经开始下一阶段的测试工作 。报道称 , 未明确数量的用户已经收到 SpaceX 的官方电子邮件 , 邀请其加入 “聊胜于无(Better Than Nothing)Beta” 测试 。 这对于 SpaceX 和马斯克来说 , 是一个里程碑 , 标志着 “星链” 网络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 。野心勃勃的 “星链” 计划“星链” 是 SpaceX 推出的一项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 , 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的项目 , 其初衷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网络服务 , 尤其是目前网络不可及的偏远地区 。最初的设想是在地球上空的预定轨道部署由 1.2 万颗卫星组成的巨型卫星星座 。 截至目前 , SpaceX 已经成功发射了 15 批星链互联网卫星 , 入轨卫星总数达到 893 颗 , 如果包括 2018 年发射的 2 颗原型卫星 , 入轨卫星总数则为 895 颗 。 虽暂时不足以覆盖全球 , 但已经能为美国西北地区提供网络服务 。
本文插图
【DeepTech深科技|马斯克“星链”迈出商用第一步,被美军方盯上,或为GPS“备胎”】图 | 不断增长的 “星链” 星座 邮件还显示 , “星链” 卫星互联网服务最初的定价将为 99 美元 / 月 , 同时用户需要支付 499 美元购买 “星链” 上网设备 , 包含终端接收设备、三脚架和 WiFi 路由器等 。 此外 , 一款名为 “Starlink” 的 App 也已经在 Android 及 iOS 应用商店上架 。
本文插图
图 | “星链” 用户终端 / 卫星天线 该项目团队表示 , 希望参与测试的用户暂时不要有过高的期待 。未来几个月内 , “星链” 网络数据传输速度预计在 50Mbps 至 150Mbps 之间 , 网络延迟控制在 20ms 至 40ms 。 之后 , 2021 年夏季 , 随着发射更多的卫星和建设更多的配套地面站 , 网络延迟预计将降低到 16ms 至 19ms 。 当然 , 测试期间不排除偶尔出现网络中断的情况 。
本文插图
图 | Reddit 用户贴出的邮件截图在邮件的最后 , SpaceX 添加了购买链接 。 一名 Reddit 这样写道 , “香!我在华盛顿东部时间晚上 7:38 分收到邮件 , 立刻就完成了下单购买 , 虽然扣除运费和税费价格也有将近 600 美元 , 虽然还需要再花 100 美元订购将其安装在皮卡上的配件 , 但一个字 , 值!” 此前 ,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 , 不需要特殊的额外装置 , 任意类型的屋顶都可以轻松安装 “星链” 终端设备 , 用户只需要将其指向天空 , 便可以轻松使用 “星链” 服务 。 如今这一卫星互联网服务正式开始测试 , 将极大改善 4G 和 5G 基站覆盖率不高的国家人民和深入无人区的探险家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体验 。据悉 , 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埃克托县独立学区(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将成为第一个与 SpaceX 达成服务的学区 , “星链” 将为没有互联网或连接不畅的家庭提供宽带服务 。单纯民用可能会亏掉内裤今年 5 月 , 美国陆军与 SpaceX 签署了一项协议 ——测试在军事网络中使用“星链” 来传输数据 。 这项协议签署于 5 月 20 日 , 并允许美国陆军在三年时间内使用 “星链” 的服务 。对此 ,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吕廷杰教授在此前接受采访时断言 , 纯粹民用的“星琏” 计划不可能盈利 , 一定是出于军事目的 。他为大家算了一笔账 。国际上通用的算法 , 发射一颗卫星需要 2 亿 2 千万美元 , 其中卫星本身的成本占一半 , 另一半是火箭的成本、保险费用等 。 而由于马斯克掌握了 “火箭回收” 和 “一箭多星” 的技术 , 导致他每次发射卫星的成本大幅下降 , 所以姑且算发射单颗卫星的成本总计 1 亿美元 , 那么 1.2 万颗卫星 , 就是 1.2 万亿美元 。“星链” 计划从 2019 年开始 , 2025 年结束 。 每次发射卫星 60 颗 , 平均每年发射 2400 颗 , 截止 10 月底发射了大概 7.5% 的发射量 。 马斯克的预见是 2025 年有四千万人使用该 “星链” 网络 , 那么 1.2 万亿美元的成本能收回来吗? 2019 年中国三大运营商的年收入是 1.31 万亿人民币 。 如果到了 2025 年 , 中国运营商里边的 1/40 的用户也就是 4000 多万的人用星链网络 , 那么按中国现在的资费标准 , 一年中国市场 1/40 的人能产生 46 亿美元的收益 , 1.2 万亿美元的投资 , 需要 260 年才能收回成本 , 显然这笔买卖并不划算 。在投入产出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 , 为什么马斯克还要做这件事呢?无疑是出于军事层面的考虑 。
推荐阅读
- 材料|百利科技:首家锂电正极材料智慧工厂建成,氢能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 服务|薪宝科技荣获2020(深圳)人力资源数字化科技大赛二等奖
- 金融营销新视界|拥抱金融科技,中国银行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 百福地|霸州市百福地科技有限公司 | 用实力打造高品质美容仪器车
- 汽车|用科技俘获用户芳心“智慧”让BEIJING-X7美得更丰满
- 超新星|树木年轮或是超新星影响地球印迹
- 农业|农业无人机初创公司极飞科技宣布完成12亿元融资
- 农业|农业无人机初创企业极飞科技宣布完成12亿人民币融资
- 文库科技标杆|问题解决一半,华为可向高通购买芯片,但不包括5G芯片!
- 科技良辰|大量5G用户吐槽:“换了5G手机,网速比4G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