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长虹唐博:智能家电带来便利更要保护安全与隐私

中新网10月28日电 在如今这个智慧家庭时代 , 人们的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方便 , 在享受智能生活的同时 , 人们也无法避免自己的生活被转换成大量的数据 。 这些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了用户的个人隐私 , 包含生活行为历史、用户手机号、身份信息和银行账号等至关重要的信息 , 因而对于智能家电以及智慧家庭来说 , 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 , 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
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 , 不仅需要网络安全专家的努力 , 也需要家电厂商的参与 。 在生活中 , 智能家电产品作为与用户直接交互的终端产品 , 是隐私安全的最前线 。 想要保护用户隐私 , 首先就要在智能家电上多下功夫 , 布好第一道防线 。
用户是这么想的 , 长虹也是这么做的 。 近日 , 2020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峰会上 , 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代表长虹在大会上向市场和用户表达了长虹对“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看法和做法 。
智能|长虹唐博:智能家电带来便利更要保护安全与隐私
图片

唐博讲到 , 消费者熟知长虹的是电视 , 或者是家电产品 , 但实际上 , 长虹在家电以及上游相关领域布局 , 包括智能制造、物联网终端、核心零部件、数据存储、信息化服务等业务 。 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 , 长虹紧跟时代的脚步 , 在物联网及智能家电上做出探索 。
众所周知 , 物联网是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 将物理世界的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 。 本质上它将物理世界数据化并实现网络化的数据传输 , 一旦数据化就有可能数据泄露 。 在互联网时代 , 我们只要保护好重要的信息设备如个人电脑和手机 , 就可以抵御绝大多数的隐私数据泄露 。 然而 , 在物联网时代 , 每一个物联网终端都是数据的载体 , 特别是智能家电设备 , 这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设备一直记录着我们日常生活轨迹、行为喜好、声音图像等数据 , 这些数据又要如何保护呢?
根据36氪研究院《2020年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 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 , 同比增长45.15% , 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76亿 。 在著名市场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2019年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数据来看 , 已经有超过2亿户家庭在使用智能家电 , 预计2023年这个数据会会达到3亿 。
智能|长虹唐博:智能家电带来便利更要保护安全与隐私
图片

智能家电的市场和用户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 用户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担忧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 根据36氪研究院提供的用户调研数据显示 , 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产品的隐私安全性是他们的首要关注因素 。 无独有偶 , 在2019年四季度Ipsos Affluent Survey提供的一份用户调研数据显示 , 拒绝智能家居的消费者中担心个人隐私泄漏问题的占81% , 担心智能家电安全漏洞的占79% , 也就是说智能家居产业正处于一个前景很广阔 , 但是落地很令人担忧的阶段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智慧家庭的分散 , 保证不同厂商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等问题都可以解决 , 然而 , 突破的关键是解决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 , 智能家居产业依然很难被消费者接受 。
面对物联网技术的革新 , 智能家电的快速发展 , 如何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安全之间做到平衡 , 已然成为每个智能家电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 长虹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 由于长虹对数据安全管理有严格要求 , 为了更好的保护用户个人数据隐私 , 早在2018年成立的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 , 一直致力于为长虹智能家居产品发展保驾护航 。
唐博介绍道 , 智慧生活的需求场景正在增多 。 当下碎片化的应用需求会带来碎片化的品牌和型号 , 如果通过单一服务平台运营 , 设备协同的成本和复杂度会不断增高 , 具体会造成商业整合生态厂商难、终端硬件能力受到限制、平台系统复杂度提升、异构数据收集和同步不便等问题 , 限制智能家居应用的发展 。 然而 , 分布式服务平台更适合智能家电的分布式特点 , 支持分布式认证和授权、分布式消息等机制 。 同时 , 分布式的方案还有巨大优势 , 在分布协同网络(DCN)上构建分布式应用 , 实现分布式商业模式 , 可以有效促进智能家居产品为用户带来增量价值 。 基于此 , 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提出物联网护照的核心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