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洞庭秋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洞庭秋月: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秋高气爽 , 天清气朗 , 是最适宜游赏的时节 。 自古以来 , 文人们在秋日游赏名胜时 , 也留下许多名篇佳句 , 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
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 呈现出滕王阁的秋日胜景;白居易的“下马闲行伊水头 , 凉风清景胜春游” , 称赞了伊水河的动人秋光;姜夔的“冷红叶叶下塘秋 , 长与行云共一舟” , 刻画了鄱阳湖的丹枫晚秋 。
今天 , 我们跟随刘禹锡 , 一起来欣赏洞庭湖畔的灵动秋色 。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本文插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 据文献考证 , 刘禹锡曾数次游览洞庭湖 , 公元824年的秋天 , 他前往历阳 , 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赴任 , 途经洞庭湖 。
这是他第一次领略到洞庭湖的风光 , 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勾摹出一幅生动的洞庭秋月图 。
“湖光秋色两相和” , 诗一开篇 , 就描写了眼前湖面和月光交相辉映的景色: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洞庭湖上 , 水天一色 。
“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 , 诗人进一步解释了洞庭湖水天一色的原因:湖面没有风 , 只有微波荡漾 , 迷蒙缥缈的样子像是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
正是潭面无风的静谧 , 才造就了湖水如鉴、秋月融融的景色 , 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
首句中的“和”字 , 用得十分巧妙 , 诗人把湖光、秋月两种物象结合起来 。 在秋月的清辉中 , 湖山呈现出醉人的柔美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紧接着 , 诗人的视线从湖面聚焦到湖畔:往洞庭湖的远处看去 , 水光山色在皓月银辉的照耀下 , 更显得苍翠如墨 。 远处的君山 , 就像是精雕细琢的白银盘里盛放的青螺 。
刘禹锡用清新的笔调 , 从“望”字着笔 , 近处水月交融、碧水如镜;远处湖面如盘、君山似螺 , 景色悠然空灵 。
清冽月光和湖水相衬 , 映出洞庭湖千年来的至美景色 , 刘禹锡还在《洞庭秋月行》中写下了“洞庭秋月生湖心 , 层波万顷如熔金”的诗句 , 把映照在湖上的流光比作璀璨的金银 , 每每读起 , 都不免对这番景致心驰神往 。
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 , 同样沉醉于洞庭秋色的风采和神韵 , 曾赋诗写道:“南湖秋水夜无烟 , 耐可乘流直上天 。 且就洞庭赊月色 , 将船买酒白云边 。 ”
李白月夜泛舟时 , 看到的洞庭湖不像白天那样烟波浩渺、水汽蒸腾 , 而是一片水清月明的景象 , 不由得生出“羽化登仙”的念头 。 但是幻想终究是幻想 , 不如向洞庭湖赊借几分月色 , 痛快地饮酒赏月 。
李白和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 , 是一种静态美 , 这种“静” , 源于秋季的沉寂和明朗 。
他们在秋月笼罩的山水风光中徜徉时 , 体会到的不只有世间万物褪去繁华的纯美 , 还有心灵上的“自我解放” 。
“洞庭秋月”作为“潇湘八景”之一 , 自宋代以来极富盛誉 , 不仅被诗人们反复吟咏 , 也经常出现在画家的笔墨间 , 成为中国绘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
南宋画家夏圭有一幅《洞庭秋月图》 , 是他创作的“潇湘八景图”中仅存的一幅 , 也是他传世作品中少有的立轴作品 。 这幅画就描绘了洞庭湖幽寂动人的月夜秋色 。
本文插图
▲《洞庭秋月图》南宋 夏圭
绢本水墨 190.9cm×109.6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我们先来看画卷左下角的湖岸:山坡和巨石上 , 有三株瘦硬的老树 , 向湖水的方向生长着 。
推荐阅读
- 洞庭湖|禁渔效果有多好, 游艇开过洞庭湖, 鱼儿水面乱跳, 甚至直接跳到船上
- 新媒体|“走进”新闻现场,孩子们感受媒体人的担当
- 新闻记者|48岁西班牙王后招待外宾,半透明刺绣衣精致,又是希腊婆婆的旧物
- 新闻记者|三天卖出2000盆,有人一买就是一后备厢!杭城市场,这种花太俏了
- 新闻记者|线上如何确保买到放心化妆品?这个步骤不能少
- 新闻发言人|《完美伴侣》收视破2!豆瓣却差评一片,观众差评理由出奇一致
- 洞庭湖|洞庭湖出现神奇的一幕,上万条野生鱼聚集在一起,为啥没人敢捞?
- 岳阳|罕见!岳阳钓友洞庭湖钓起“米级老鳜鱼”,网友:这得活了几十年
- 深圳市|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新闻发布会召开
- 新闻记者|马拉多纳生前失窃的手表被找回,价值2.65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