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标特色,透视时代发展,《幸福里的故事》再塑京味剧新高度


“我拍了很多北京戏 , 以前拍的都是一个横断面 , 而这部戏有着四十年这样的一个跨度 。 我想通过北京的一个小院 , 通过胡同里的一群年轻人 , 来影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北京的变化 。 ”关于自己对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的创作初心 , 导演杨亚洲这样解读 。近期 , 这部由韩三平担任总监制、杨亚洲执导、总制片人朵梅领军拍摄制作的作品 , 正在北京卫视、广东卫视播出 , 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同步上线 。 该剧聚焦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 以老北京“幸福里胡同”为故事地标 , 展现了一代“北京青年”的风华岁月 。
|聚焦地标特色,透视时代发展,《幸福里的故事》再塑京味剧新高度
本文插图
文 | 吕昕彤
人间烟火气 , 最抚凡人心 。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重点文艺扶持项目和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 , 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凭借朴实细腻的情感叙事、京味十足的全方位表达 , 迅速俘获了观众的心 , 在开播当天 , 就斩获了一级城市关注度第一名的好成绩 。 可以说 , 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为如何创作好“北京故事”这一议题 , 呈上了一份标准的答卷 。 在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 , 团队展开策划制作:紧扣时代脉搏 , 着力刻画老北京新青年的群像特点 , 并以实景拍摄来呈现北京的发展变化 。
营造“京味”回忆空间深入生活展现时代变革
导演杨亚洲在执导《幸福里的故事》前 , 与京味题材作品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01年执导首部电视剧《空镜子》开始 , 再到《浪漫的事》《八兄弟》《嘿!老头》等作品 , 他尤为擅长构建京味十足的回忆空间 , 也对京味文化的深度表达熟稔于心 , 不仅数度斩获飞天奖、金鹰奖得到行业认可 , 更成为了观众心中京味题材作品的“金字招牌” 。
|聚焦地标特色,透视时代发展,《幸福里的故事》再塑京味剧新高度
本文插图
而此番创作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 , 杨亚洲希望可以对常规的表达习惯进行创新:“像我以前拍的北京戏 , 或者我们看过的很多北京戏 , 在那个年代大概都是既定的黑白灰调子 。 我希望这部剧中能传达出一个新的感觉 , 这里有红墙 , 有绿瓦 , 有温暖 , 有感动 。 是一种暖暖的、懒懒的 , 蕴藏着北京的那种包容 , 胡同在变迁 , 但不变的依然是那红墙绿瓦 。 ”于是 , 贯穿《幸福里的故事》始终的色彩基调 , 就定位为明亮的“红墙绿瓦” , 而不再是传统京味剧中的灰色胡同和昏暗街道 , 形成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风格 。 |聚焦地标特色,透视时代发展,《幸福里的故事》再塑京味剧新高度
本文插图
电视剧《幸福里的故事》将故事的时间跨度设置于上世纪80年代至今 , 故事的发生地锁定在北京西城的“幸福里”老胡同 。 一方面 , 将琐碎又温暖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 , 另一方面 , 通过强调时代变迁带来的今昔对比 , 折射出整个中国跨越时代的“幸福里” 。 令人惊喜的是 , 剧中的道具细节:老胡同的一砖一瓦、橘黄色的北冰洋汽水、印花的搪瓷盆、枪黑色的老式自行车……处处彰显属于老北京特有的风貌和味道 , 尽显团队匠心 。 |聚焦地标特色,透视时代发展,《幸福里的故事》再塑京味剧新高度
本文插图
聚焦四合院里的悲欢离合寻求质朴真切的情感表达长期以来 , 京味电视剧的持续兴盛 ,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承载着人们的怀旧情绪 , 是一种愈酿愈醇的文化乡愁 。 而这份情感的主要载体 , 就是胡同、四合院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空间 。 也只有把故事定位于此 , 京味电视剧才能演绎出真正的“京味儿” 。 中国当代作家刘心武在代表作品《钟鼓楼》当中 , 曾经对四合院的格局与建制进行系统描述 , 并这样肯定其人文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 , 它是研究封建社会晚期市民社会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建筑艺术、民俗演变、心理沉淀、人际关系以及时代氛围的绝好资料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