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晚点付”背后的产品考量( 二 )


一方面商家选择了支付宝作为收款的工具能快速、准确地 , 在消费者改变消费决策之前顺利的完成收款;另一方面消费者选择了支付宝作为付款的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成功 , 甚至是感觉优雅、具有某种优越感(品牌价值)的心态中 , 而不是在多次尝试、失败、再尝试之后焦虑和挫败感中完成付款 。 这一点是众多媒体强调的:晚点付可以解决用户在资金支付时的“尴尬”处境 。 但这仅仅是晚点付作为支付工具最基础的价值和意义 , 从战略层面来说 , 这个意义虽然是最为显性的 , 但也很有可能是最为基础的、最为表面的、或者说是附加的价值和意义 。
2. 考量二:圈人
这个目的也是比较“浅表”的 , 支付宝想用一种让用户感觉“省事”的办法 , 服务“懒人”的办法 , 通过叠加、提供多个层级的支付服务(余额支付、快捷支付、余额宝余额支付、备用金、花呗、借呗 , 包括晚点付) , 来把用户圈在这个体系里 , 锁定了 , 用户用着习惯了 , 就锁死了 。
用避免“尴尬”和短期免息来圈人是没错了 , 但是圈哪些人却还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 。 看有的文章说 , 晚点付是来圈比花呗和借呗用户更下层的人 。 个人认为这个“猜测”没有任何逻辑性 , 缺乏对产品的基本了解 。 因为我们看看晚点付这个产品或者说服务的开通条件就知道 , 对开通的用户要求 , 并不比花呗和借呗低 , 反而更高 。
芝麻信用提供本服务 , 之麻分≥700专享 。 再附上支付宝客服对于芝麻分700分及以上用户群体的解读:
一般能够将芝麻分保持在700及以上的用户群体 , 基本都是支付宝的忠实用户 。 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 以支付宝账单为例子 , 在一般情况下 , 一年能够消费10万元的支付宝用户 , 芝麻分都可以达到700分以上 。
在了解这个“准入”规则的基础上 , 我们再结合晚点付的产品规则:
支付宝扫一扫或付款码付款时 , 所有支付渠道不可用且手动选择每张银行卡均无法成功付款 , 点击关闭 , 即可使用“晚点付” 。
可以理解为当用户各支付渠道余额不足、渠道受限而导致无法完成支付时 , 会激活并使用 “晚点付”进行付款 。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 , 用户所有支付渠道都不可用或者余额不足呢?而且还是200元的晚点付就刚好可以解决这个尴尬呢?
在“采访”了身边的支付宝的用户之后 , 得出了一个结论:大概只有两种情况会引发这种极端场景(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 , 开通并使用晚点付的人群应该并不会是很大的规模) , 一种是花呗余额已经用“爆” , 绑定的银行卡里的余额为零 , 而且余额宝余额也同时为零 , 使用晚点付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而救急;一种是没有花呗 , 没有使用余额宝 , 开通支付宝时绑定了一张平时不怎么用的银行卡 , 使用晚点付是为了避免付款失败的“尴尬”而救急 。
换句话说 , 前者是“穷急” , 后者是“真急” , 按照我们传统的“救急不救穷”的理念以及风险管理的考虑 , 其实是很容易产生以下推论:支付宝要圈的更有可能的是那些资质良好 , 有资产在支付宝(比如基金、储蓄等) , 但是很少用支付宝消费 , 更没有开通借呗、花呗服务的人 。
如果支付宝内部刚好有数据反馈这部分人在偶尔使用支付宝进行小额付款的时候 , 因为绑的银行卡余额不足、没有开通花呗而支付失败的比例和绝对数量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 , 便可以以此形成一个“特定”客群 , 更自然地需要“定向”营销一下 , 刺激一下 , 这个逻辑是很可以成立的 , 是值得用一个很“轻巧”的产品(额度低、周期短)——晚点付去尝试撬动 , 消除特定用户的顾虑 , 培养用户使用信用支付的习惯 。
因为同样是信用支付 , 不管资金方是谁 , 花呗的本质是一笔消费贷款 , 除了可能会按合规要求上报各种类型的征信 , 而且还会有“负债”消费、“过度”消费的心理负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