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内参|脱颖而出的智慧印染,双重压力下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 2020年1-5月 , 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69.88亿元 , 同比减少20.68% , 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下降明显 , 众多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 日益严峻的市场变局正在加速推动中国印染产业转型升级 。
近年来 , 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中国环保监管趋严的双重压力下 , 中国印染行业洗牌加剧 , 倒逼着传统印染企业逐步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 同时 , 2016年发布的《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 实施印染行业重点工程 , 引导企业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 。 经过4年的实践和发展 , 中国已培养了一批规模化智慧印染企业 。
可以预计 , 在环保及产业政策引导下 , 印染行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 提升行业智能化程度 。 本文将尝试在智慧印染产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 通过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 为印染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思路 , 探讨中国智慧印染领域在跨界创新与融合中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模式 。
1智慧印染相关专利分析
本文基于国内印染行业与大数据、数字化改造结合的智慧印染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 经检索发现 , 截止到2020年7月 , 相关中国专利共计1743件 , 其中发明专利1053件 , 实用新型专利681件 , 外观设计专利9件 。
从图1可以看到 ,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 , 中国“智慧印染”方向开始出现专利申请 , 经法律状态核实 , 这批专利申请活跃时间不长 , 撤回和放弃案件居多 , 相关技术在当时投入产业化应用的前景并不乐观 。
2007年之前 , “智慧印染”国内专利分布零散 , 专利申请主要来自部分国外企业、国内高校和个体发明人 。 2007年开始 , 企业成为“智慧印染”专利申请的主力军 , 目前企业申请占比已经突破60% , 其中来源于本土企业的专利数量约占企业申请总量的93%;另外 , 高校和科研单位研发热度较高 , 约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0% 。
中国本土印染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五省(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 , 其产能占全国的90%以上 , 区域专利储备实力同样强劲 , 来源于东部五省的“智慧印染”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占比从2012年开始突破60%(见图2) , 2016年更是一度超过78% 。 2016年之后 , 占比稳定在70%以上 , 其中不乏一些个人申请 , 申请人地址显示这部分申请主要来源于东部五省的产业聚集区 , 部分申请人仍然与企业有紧密联系 , 并非纯粹的“个人申请” , 东部五省的企业仍然是“智慧印染”专利申请的主力军 。
结合产业数据和专利数据来看(见图3) , 中国印染行业区域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 东南沿海地区继续发挥印染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 , 数字化生产的相关技术也逐步在向东部五省集聚 , 优势产业集群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地 。
从近年来印染行业的政策导向来看 , 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 部分无法承担“三废”治理成本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面临巨大冲击 , 而中大型印染企业则可凭借管理、资金以及规模优势 , 完善环保设施 , 增强市场竞争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