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1亿变60亿,高特佳收网


投中网|1亿变60亿,高特佳收网
本文插图
高特佳在2007年以1亿元买下博雅生物 , 5年后打造出一家上市公司 , 13年后终于迎来了退出 。
文丨陶辉东
来源丨投中网
2020年10月13日晚 , 博雅生物发布了被华润医药收购的报告书 。 这家由深圳PE机构高特佳一手送上市 , 并执掌控股权8年之久的上市公司终于迎来了易主之时 。
公告显示 , 华润医药将从高特佳手中收购博雅生物6933.19万股股份 , 占总股本的16%;同时 , 高特佳还将剩余5704.96万股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华润医药 , 占总股本的13.17% 。 交易完成后 , 华润医药将取代高特佳 , 成为博雅生物的控股股东 。
博雅生物于2012年上市 , 被普遍认为是国内第一家由私募股权基金控股并成功运作上市的公司 。 它很长时间以来被看作是国内PE机构尝试控股权投资的标杆性案例 。
高特佳在2007年以1亿元买下博雅生物 , 5年后打造出一家上市公司 , 13年后终于迎来了退出 。 根据博雅生物的相关公告估算 , 待到华润医药的收购最终完成 , 高特佳将完成套现约28亿元 , 另外还将保留博雅生物小股东的身份 , 持股市值约24亿元 。
13年耕耘 , 首个PE控股上市公司是如何炼成的?
2007年12月 , 高特佳以1.0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博雅生物85%股权 , 在当时是一个轰动性的投资案例 。 时至今日 , PE机构发起控制权投资仍不常见 , 在十多年前就更稀罕了 。 当时同行纷纷猜测 , 高特佳是被迫“接盘”成为大股东的 。
根据原高特佳总裁黄煜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 , 2007年10月高特佳得知江西抚州市计划卖掉博雅生物 , 于是第一时间派出团队奔赴江西 。 高特佳没有遇到竞争对手 , 双方谈判也非常快 , 两个月后就签了协议 。
高特佳能拿以1亿多的低估值就拿下博雅生物 , 是因为2007年的博雅生物已经经营困难 , 该年的净利润仅600多万元 。 更糟糕的是 , 高特佳控股还没到半年 , 博雅生物就差点因为医疗事故“黑天鹅”而直接夭折 。 2008年5月 , 有6名病人在注射了博雅生物的血液制品后死亡 , 博雅生物立即被停产 。 好在此后的调查撇清了博雅生物的干系 , 2008年底博雅生物获批复产 。
经历过初期的波折之后 , 博雅生物很快进入发展快车道 , 盈利状况快速好转 。 2008年博雅生物虽停产半年仍盈利超过1000万元 , 2009年净利润约3000万元 , 2010年接近5000万元 。
2012年 , 博雅生物成功在创业板上市 , 成为国内第一家由私募股权基金控股并成功运作上市的公司 。
上市当年博雅生物实现净利润7500万元 , 市值超过40亿元 。 截至上市前 , 高特佳及高特佳控制的融华投资、汇富投资合计持有博雅生物61.7%的股份 , 这些股份当时的账面价值超过20亿元 。
但上市并不是终点 , 博雅生物在上市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 。 到2019年博雅生物营收达29.09亿元 , 净利润达4.42亿元 。
从2008年到2019年的11年间 , 博雅生物在高特佳执掌下营收增长了30多倍 , 净利润增长了40多倍 。 博雅生物从一家总估值不过1.2亿元的地方性血制品公司 , 成长为一家市值近200亿元的龙头公司 。
从2017年开始 , 高特佳在投资期满十年后开始寻求套现退出 。 2017年4月、5月间 , 高特佳首次减持博雅生物 , 减持数量为400多万股 。 2019年7月、11月 , 高特佳又一次减持 , 合计减持约800万股 。
真正的大规模减持开始于2020年5月之后 。 2020年5月至9月 , 高特佳及其一致行动人一共减持了2000万股 , 套现金额在2亿元左右 。 此次高特佳向华润医药协议转让6933万股 , 占博雅生物总股本的16.00% , 一次性套现26亿元 。
转让完成后 , 高特佳及控股子公司仍持有博雅生物约6000万股 , 按目前股价市值约24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