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赫拉利:如果科学家写书都像《人类简史》,那就没有科学了( 三 )

赫拉利对于平易浅白的执着 , 早在学生时代的论文写作中已经成型 。 而他自成一派的写作 , 受惠于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 他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学者一样重视故事 , 然而赫拉利式的写作 , 显然比大历史更能唤起激情 。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得出的一系列具有颠覆性姿态的结论 ,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谓“刷新三观”:

农业革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自由人文主义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宗教;在智人的世界中 , 金钱是虚构的 , 公司和国家也是虚构的;而从智人的发展史看来 , 进步基本上是一种幻觉……


专访|赫拉利:如果科学家写书都像《人类简史》,那就没有科学了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人类简史》 , 尤瓦尔·赫拉利著 , 林俊宏译 , 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2月版

由于他写作的时间尺度比20世纪分别凭借《历史研究》、《西方的没落》而闻名的汤因比

(Arnold Toynbee)

和斯宾格勒

(Oswald Spengler)

更加辽阔 , 这大大保护了他的研究不受专家嘲笑——毕竟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已不再有人是所有事物的历史的专家 。

对于这种写作方式 , 学界不是没有质疑 , 比如粗糙地组装各类知识 , 过于强调虚构和想象在人类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中国 , 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则批评赫拉利有技术决定论、反人文主义的倾向 。 不过 , 这些解读与误读本身 , 恰恰也是赫拉利能够成功的关键 。  

赫拉利不是科学家 , 也不是哲学家 , 他给自己的使命是“成为科学界和普通大众之间的桥梁” 。 他声称自己没有做任何新研究 , 不过是将过往的知识以一种新方式呈现出来 。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 , 他对这一点非常坦然:“如果所有科学家都像《人类简史》那样写书 , 那我们就没有科学了 。 ” 

赫拉利迅速晋级世界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 始于十年前《人类简史》出版以来 。 他所编织的叙事 , 令奥巴马、比尔·盖茨以及硅谷高管们着迷 , 也让那些“一年只读一本书”的人如获至宝 。 在西方社交媒体上 , 赫拉利的书迷大多是25岁到35岁之间的男性 。  


专访|赫拉利:如果科学家写书都像《人类简史》,那就没有科学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