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唯品会的特卖生意还能做多久?( 二 )
由于每单履约成本下降 , 唯品会的用户复购增速变为19% , 大于下单用户增速14% 。
与持续盈利相对应的 , 是唯品会近年一直下滑的月活增速 , 以及相应跌至个位数的营收增速 。 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当天 , 公司股价一度跌超20% , 损失近200亿元 。
在电商行业残酷的竞争环境下 , 一味只顾赚钱并不能彻底俘获投资者的芳心 , 长期发展的可行性和未来的成长空间 , 或许更为投资者们所看重 。
线下补足特卖版图
和聚美优品一样 , 过去几年里 , 唯品会一直在尝试“出圈” , 收购乐蜂网、开设生鲜社区店“品骏生活”等 , 驻足过多个电商风口 。
但多元化业务不仅没有为其带来新的增长 , 反而让其用户增长持续下滑 , 营收几度放缓 , 毛利率从接近24%下降到20%以下 。
直到2018年7月 , 唯品会不得不承认转型失败的事实 , 宣布回归特卖赛道 。
将重心回归到货 , 唯品会内部认为“未来用户会在线上线下多重购买” 。 于是在2018年初 , 公司启动了线下渠道的布局 , 试图进一步强化线上和线下的特卖生态体系 。
线下矩阵包括唯品会线下店和唯品仓两类 , 前者开在购物中心里 , 后者开在社区里 , 售卖的品类与线上核心品类一致 。
这类门店从2018年第四季度陆续开出 , 从一线城市到五线城市都有布局 。 截至2019年末 , 公司拥有大约300家线下店、以及200家唯品仓 。
重仓投资线下“奥莱” , 则是唯品会线下布局的重要一步 。
今年7月10日 , 唯品会以29亿人民币现金收购杉杉商业100%的股权 。 杉杉商业的主业是运营奥特莱斯 , 目前有5个奥特莱斯广场在运营 , 还有5个在规划建设中 。
图片
(唯品会城市奥莱效果图)
零售电商行业分析师王君认为 , 如果线下奥莱把线上线下的会员体系打通 , 无疑将重塑目前特卖领域的购物体验 。
“从发展趋势来看 , 进军线下或是唯品会在全盘考虑和注意到特卖的长期作用后 , 早已准备的一个动作 。 ”王君对此认为 。
不过 , 市场对唯品会收购奥莱能否得到效融合也充满疑虑 。
在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 , 唯品会表示线下店目前体量还很小 , 对总营收影响不大 ,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 , 线下只能算是流量来源的补充 。 但唯品会首席财务官杨东浩解释 , 现有的杉杉奥莱都是盈利的 。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16年以来 , 国内服装电商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 尽管赛道拥挤 , 但市场的增长空间仍在 。
王君认为 , 对唯品会而言 , 市场空间是有的 , 线下布局的基本渠道也具备 , 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 , 能否通过全渠道融合的奥莱新零售模实现市场增量 , 找到一条新出路 , 将是其管理团队面对的一大重点考验 。
特卖是门好生意吗?
尾货无疑是个独特的商品品类 。
有潮流特征的服装鞋帽类商品 , 对于厂家和渠道来说 , 有很强的清仓需求 。 中国人口基数大 , 不同人群对商品的潮流需求又有所不同 。
零售电商行业分析师莫晗认为 , 相较于线下店铺 , 电商可以相对“长尾”地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对商品潮流的不同需求 。
唯品会正是把这两个需求对接起来 , 把高性价比品牌商品以低价售卖 , 形成了在尾货品类上的强势平台 , 其商业模式是成立的 。
阿里、京东注意到唯品会在尾货品类的成功以后 , 加快步伐切入尾货市场 。 主打分销模式的爱库存、好衣库等新型电商也顺势加入 。
但综合型电商的特卖业务 , 只是其体系内的一个小分支 , 不会成为平台的主流模式 , 对唯品会这个专门做特卖的垂直电商来说 , 冲击力度有限 。
而唯品会借助先发优势 , 优先占领了一定规模的用户心智 , 留给后来者特卖垂直电商的机会并不多 。
推荐阅读
- 唯品会|唯品会Q3财报业绩亮眼背后:自营特卖差异化运营 打造品牌极致性价比
- |唯品会三季度营收232亿元,同比增长18.2%
- 五元玩科技|苏宁双十一超级秀升级:重识双十一晚会的真正价值
- 互联网|唯品会任命前欢聚集团CTO鲁鹏俊为联席CTO
- 猎云网|唯品会任命百度前总监鲁鹏俊为联席CTO
- 联席|唯品会任命百度前总监鲁鹏俊为联席CTO
- 会员|分羹存量资源 唯品会“双11”推联名会员
- 平台|爱库存举报唯品后再发声!监管出手,电商告别“二选一”?
- |唯品会,模仿京东,却无法成为京东
- 5G,智能机器人|5G、北斗导航、机器人巡检……今年进博会的电力保障,啥高科技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