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社区.|周瓒|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及导读( 三 )
在早期的诗集《新生》(1968年)中 , 露易丝·格丽克爱用第一人称 , 但富于变化 , 诗歌带有强烈的叛逆感和愤怒情绪 。 其音调曾经困扰了不少批评家 , 但格丽克能敏锐地控制语音 , 并以充满想象力的韵律的运用感染读者 。 在梢后的诗歌中 , 格丽克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中的声音 , 并且 , 在她的笔下 , 开始出现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 , 这种人称不同的观察法 , 使得她的诗歌更具想象力 。 在她荣获国家图书评论家奖的诗集《问喀琉斯的凯旋》(1985年)中 , 她处理了古代神话、传说和《圣经》中的原型主题 , 并将这一思路延续到另一本诗集《亚拉腊》(1990年)之中 , 这本集子因为诗人在检验家庭和自我时所表现的诚挚感情而备受赞誉 。
格丽克的诗歌常常处理女性问题 , 略显忧郁 , 却富有预见性 。 多以拒绝、失落、语言的孤立为表现主题 , 其作品带有虚构性的简朴特征 , 而在技艺上讲求精确 。 她的诗之所以吸引读者 , 一方面是因其语风直率 , 另一方面则是因其口语化和稚拙的品质 。 格丽克的大部分诗作都有这样一个叙述者 , 孤立于家庭 , 痛苦于遭遗弃的爱情 , 或对不得不付出生命而深感失望 。 正如美国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海伦·文德勒所说 , 格丽克的诗总是邀请读者参与其中 , 要求我们“充实这个故事 ,用虚构的人物代替我们自己 , 发明一个情节 , 让说话者能够对这个寓言作出解答 。 ”
在格丽克看来 , 艺术家的先见之明表现在:他/她是这样一种人 , 通过创造艺术 , 绝望被转化为生存 。 艺术家为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奋斗 , 但在格丽克的作品里 , 诗人总是能收获到最后一个词语 , 而诗歌瓦解了伴随现代世界的悲哀和绝望 , 激励着我们 。 总之 , 如同格丽克本人所言:“我渴望我一直希望得到的/我渴望另一首诗 。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转自“飞地Enclave” , 感谢“飞地Enclave”授权海螺转载 。 文中图片均转自原文 。
本期编辑 | 廖曦雯
推荐阅读
- saas|好消息!2022社区工作者可以转事业编制了?这个省份已发布通知
- 西安|我的2021: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疫情期间服务社区居民获盛赞
- 陈老师|即墨区环秀街道景岱社区开展了“幸福社区 花漾生活”社区花艺活动
- 求职|19位硕博生“扎堆”考社区,看到他们的专业后发现,属实情有可原
- 端午节|“浓情端午 花香满溢”大营门街荣华里社区开展端午节插花活动
- 海月社区妇联开展魅力女性提升营活动 感受插花艺术魅力
- 月季|朋友在庭院前栽种的名贵月季惊艳社区,供居民欣赏!
- 违法|小岛社区河堤变违法钓鱼窝点 执法人员:收竿 烧网!
- “特别的花送给最美的你”,水围社区开展跨境亲子家庭花艺制作活动
- 紫盈社区开展“浓情五月天 感恩母亲季节”主题插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