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学堂|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二 )
她称自己的母亲像一个“法官” , 总在审视和挖掘她们姐妹俩的文艺潜质 , “我们哼唱一两声 , 就得去上音乐课 , 蹦蹦跳跳一下 , 舞蹈课就来了” 。 在2012年的那次采访中 , 她说:“我的母亲确实很热爱艺术 , 但我却不认为她的见识和鉴赏力有多么出色 。 ”
他的父亲丹尼尔·格丽克年轻时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 虽然最终投身商界 , 但仍不减文艺热情 。 他的口才很好 , 善于口头改编各种传说和历史掌故 , 最热衷的是反复宣讲圣女贞德如何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磨炼自己的心志 。
这些故事对格丽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高中时代的她效法圣女贞德的苦行 , 进行长期严格的节食 , 最终导致她患上了厌食症 , 不得不退学接受心理分析治疗 。 尽管厌食症严重地损坏了她的身心 , 但在日后她还是以积极的眼光看待 , 她说:“ 患上厌食症对我来说是一段重要的经历 , 饥饿感帮助我控制了贪欲 , 对于获得一个独立的自我 , 是大有帮助的 。 ”
本文插图
少女时期的露易丝·格丽克
高中退学后的第二年 , 即1962年她进入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 , 但很快就退学了 。 1963年 , 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 在著名诗人、1948—1949年度美国桂冠诗人莱奥妮·亚当斯(Leonoe Adams)的诗歌班学习 。 两年后 , 她遇到了对她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老师——著名诗人斯坦利·库尼茨(斯坦利·库尼茨在2000年获得美国桂冠诗人称号) 。 在斯坦利·库尼茨的影响下 ,格丽克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 从恃才傲物转向谦逊克制 。
在写诗的同时 , 格丽克持续七年进行着心理分析的治疗和学习 , 不仅治愈了她的厌食症 , 也激发了她的诗歌灵感 , 她曾说:“我们只看过这世界一眼——在童年的时候 , 剩下的都是回忆” 。 她的早期作品 , 多以心理分析的角度远远地审视个人生活体验 。
本文插图
1968年格丽克在作家诺曼·梅勒家的诗歌朗诵会上
本文插图
处女作《头生子》的封面
死亡和丧失既是露易丝·格丽克个人生活中时有的遭遇 , 更是她创作中不变的主题 。
1980年她在佛蒙特州的小屋遭遇了一场大火 , 被焚烧殆尽 。 1985年 , 她又一次遭遇了死亡的打击——她的父亲去世了 。 她在这一年所写的一篇随笔里说自己是一个“梦中人和观看者” , 是一个“沉迷于丧失”的作者 , “二十年来等待着忍受无法逃避的丧失” 。 1990年出版的《阿勒山》和1992年的《野鸢尾》里都有寄托对父亲的哀思的作品 。 其中《野鸢尾》获得1993年普利策诗歌奖 , 将诗人的声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 这部诗集一直是格丽克最为奇特、传阅最广的作品 。
本文插图
《野鸢尾》时期的露易丝·格丽克
格丽克曾经有过两段婚姻 。 1967年她和年轻的医学院学生小查尔斯·赫兹结婚并生有一子 , 但没多久两人就离婚了 。 1977年再婚 , 这次的结婚对象约翰·德拉诺也是一名作家 , 虽然他们还是以离婚告终 , 但格丽克似乎对这段婚姻颇为挂怀和眷恋 , 婚姻成为之后多部诗集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
1996年出版的《草场》,借用《奥德赛》的故事来描写一段失败的婚姻;1999年的《新生》和2001年的《七个时期》用比较乐观的口吻表达了一段婚姻结束后的转变 , 在字里行间偶尔流泻出一线明亮的色彩 , 这在她的诗作中是不多见的 。
这一段时期格丽克技巧日渐圆熟 , 其诗作堪称天籁之音 , 或者也可以说是寂静之诗 , 诗中关于世界的思考 , 既富于玄学思辨 , 又不乏具象的活泼 , 让人爱不释手 。 2003年8月28日 , 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露易丝·格丽克美国桂冠诗人称号 , 作为第12位获此殊荣的诗人 , 她和此前获封的罗伯特·潘·沃伦、约瑟夫·布罗茨基、罗伯特·哈斯等人代表了美国当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
推荐阅读
- 理念|2020年中国珠宝首饰品牌排行榜
- 慧心易数|2020年10月8日-11月7日属马的人要注意什么呢?
- 娱乐大爆料|不会吧,你还不知道2020年秋冬流行什么发色?
- 星座|2020年底,好运随身,事业腾飞,年终奖让人羡慕的3个星座
- 交互设计学堂|说服式设计:融合心理学的设计手段
- 中文在线|中文在线荣登2020年北京民营企业文化产业百强榜单
- 風水有関係|【每日宜忌老黄历】2020年10月11日
- 清新TV|114名2020年清新区“最美人物”新鲜出炉~掌声送给他们
- 成都吃货团|成都2020年度「zui强地标」指南!你去过几个?
- InsDaily|2020年全球最牛包装!中国获奖作占22%,国产设计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