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继虚拟发货“闪购”功能后,nice新业务“打包卖”再引争议( 三 )


“虚拟发货”、“无实物交易” , 助推球鞋交易风险
随着球鞋文化的发展 , 衍生了很多爱好者的收藏喜好 。 曾经只是为玩家提供便利的潮流鞋交易行为 , 在个别平台的变形助推下 , 已经完全脱离了本质 。 nice的“闪购”功能因存在虚拟发货、无实物交易 , 被认为助长了球鞋交易的风险 。 更有甚者 , 在鞋圈里 , 耐克2019年发售的一双原价1299元的“倒钩”AJ1款鞋子 , 市场交易价格已超过15000元 。 在这种利益空间下 , 某App推出了行情和实时报价功能 , 并且根据过去24小时的交易额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NIKE指数和ADIDAS指数 。
而面对着疯狂的“炒鞋”行为 , 本该对其进行遏制 , 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部分电商平台 , 却变成了另外一支背后推手 。 像nice推出的“闪购”和“速达”功能 , 显然从诞生之初就带有着脱实向虚的金融性质 , 用户可以直接将鞋子挂在平台上进行转售套现 , 甚至实现T+0变现、T+1变现 , 这种做法看似是大胆的创新 , 但实质上类似金融市场的期货交易 。 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 , 一旦有炒鞋者或资本恶意进入 , 将进一步助长市场上的套利行为 。
曾有人调侃说 , “70后炒房 , 80后炒股 , 90后炒币 , 00后炒鞋 , 总有一个坑你能跳” 。 而当下 , 相当多的专业人士一致认为 , “‘炒鞋’纯粹是一种投机商品 , 没有未来 。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 , 当下“炒鞋”市场泡沫巨大 , 风险系数很高 , 在时尚风向和市场审美不断变化的当下 , 可能很快就会破裂 。 被球鞋“套牢”者 , 或将欲哭无泪 。 尤其是对一些缺乏风险把控能力的年轻人来说 , 若因不理智的投资行为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是负债 , 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
对于“炒鞋”不断飙高的热度和证券化的趋势 , 央行已出台简报警示“炒鞋”风险 , “目前国内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 , 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 , 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 , 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 ”尤其是火热的“云炒鞋”模式 , 其交易过程并不完整 , 甚至涉嫌“虚假交易” , 这些人为制造爆款、饥饿营销的刷单行为 , 为消费者埋下了巨大的利益安全隐患 。
“鞋穿不炒”成社会共识 , 球鞋文化需要健康市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 , 其面临着更现实的问题是——因追逐利益而大量进入市场的外行“炒鞋者”不断拉高着购鞋价格 , 大大增加了爱鞋者的购买成本 。 也造成了爱鞋者买不起 , 买鞋者却不穿的畸形现象 。
一位贴吧网友表示:“通过平台本来是想买到自己喜欢的鞋 , 无论是自穿还是收藏 , 都属于球鞋爱好者的一种乐趣 。 但现在这些虚假交易的出现 , 导致自己喜欢的鞋款出现非理性短期涨价 , 有时候要花1倍甚至几倍的价格 , 才可能买到自己喜欢的鞋款 , 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
新加坡潮牌交易平台Novelship创始人之一的薛寓宇曾谈到 , 目前潮鞋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如日中天 , 而且很有可能继续向上 , 但如果参与交易的人当中 , 绝大部分都不会去穿自己购买的鞋子 , 那么这个泡沫很可能会有破碎的一天 。
无论是平台、买卖双方以及普通的消费者 , 都应该意识到“炒鞋”的弊端 , 让“鞋穿不炒”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 平台作为球鞋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和消费者相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 更应该制定合理的出售和购买机制 , 保护真实卖家和买家的合法权益 。 从长期来看 , 也唯有构建理性的球鞋市场和交易环境 , 才能真正保护球鞋行业各方参与者的利益 , 才能真正促进球鞋文化的发展 , 让更多真正热爱球鞋的人享受到球鞋带来的愉悦 。
【东方网|继虚拟发货“闪购”功能后,nice新业务“打包卖”再引争议】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与本网无关 。 仅供读者参考 , 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