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报|“新海辽”,为国远航!( 二 )


精神洗礼的脸庞 , 写满穿越风浪的力量;风浪磨砺的肩膀 , 支撑百折不挠的脊梁 。
据悉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新海辽”轮积极开展船员党员“先锋岗”和“示范区”活动 , 组建青年突击队 , 开设青年讲堂 , 党员干部带头承担急难险重的防疫任务和生产任务 , 确保关键时刻船舶生产有序、能源运输不断 。
党建引领 , 文化育人 。 在茫茫大海上 , 听着耳畔的海浪声 , 走进“新海辽”轮会议室和员工之家 , 看到墙壁上张挂着“海辽”轮船长方枕流、“新海辽”轮名誉船长方嘉德的照片 , 以及“海辽精神”传承文化展板 , 让人仿佛置身于71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
作为“海辽精神”的传承载体 , “新海辽”轮还积极探索船员培养新模式 , 为姊妹船舶培养、输出人才 。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和限制 , “新海辽”轮克服困难培养出了一名大管轮 , 目前正在培养一名船长和一名大副……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 。 热血和忠诚铸就的“海辽精神” , 总能激励招商轮船人以百倍的智慧和勇气 , 一次次站到时代最前沿 , 以全新姿态续写百年基业新征程 , 成为新中国航运事业跨越式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 。
02
向海而荣
8月的中国南海 , 天高云淡 , 满载原油的“新海辽”轮与水相拥 , 激起一簇簇白色浪花 , 似乎在向祖国母亲表达归乡的喜悦 , 和即将完成航次任务的自豪 。
中国交通报|“新海辽”,为国远航!
文章图片
航行中的“新海辽”轮 。

“我们是国家船队的一员 ,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穿梭往来 , 是国家蓝色经济的建设者!”说到这里 , 吴秋生难掩一脸的兴奋 。
绕赤道一圈的长度是21600海里 , 而“新海辽”轮上一个航次的航行距离是12500海里 。 7月下旬 , “新海辽”轮从宁波舟山港出发 , 一路南下进入我国南海 , 穿越马六甲海峡 , 在印度洋上绕半圈 , 跨过阿拉伯海进入霍尔木兹海峡 , 再过半个波斯湾 , 抵达沙特阿拉伯拉斯坦努拉港 。 8月12日 , 装货完毕后 , 再经22天的航行抵达大连港 。
漂洋过海 , “新海辽”轮每次运回的是近30万吨的原油 。 这些“工业血液”接卸入港后 , 经炼制加工 , 不仅可以提取各种燃油、溶剂油、润滑油 , 还能获得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 ,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
漂洋过海 , 没有“漂洋过海来看你”描绘的诗意 。
“穿越繁忙的马六甲海峡时 , 船多水浅 , 得小心翼翼航行;夏季北印度洋的汹涌 , 会让平时不晕船的兄弟连胆汁都吐出来;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到波斯湾 , 更要经受中东烈日的无情炙烤 。 ”实习船长付攀鸿说 。
“但是 , 想到我们每完成一个航次 , 所载运的油料 , 相当于2万多辆油罐车的运输量总和 , 炼成汽油可加满200万辆家用轿车的油箱 , 国家能源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就多一份保障 , 一切辛苦都值了!”付攀鸿自豪地说 。
在“新海辽”轮船员看来 , 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是长330米、宽60米的流动国土 。 家乡在远方 , 国土却在脚下 。 传承“海辽精神”的国家船队 , 要始终服务大局 , 为国远航 。
传承“海辽精神” , 在紧要关头 , 更能展现招商轮船人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 , “新海辽”轮多措并举 , 按照招商轮船总部的指令 , 第一时间组建了船舶防疫小组 , 收集各方面信息 , 制定船舶临时防疫指南 , 协助完善抗疫应急计划 , 并协助其他船舶共同对抗疫情;对外保证登轮人员满足船舶防疫要求 , 对内保障船舶防疫物资充足 , 并在5月、7月、9月完成3批次船员换班工作 , 筑牢海上防线 , 确保特殊时期船舶安全生产不中断 , 关键时刻海上能源大动脉不中断……
中国交通报|“新海辽”,为国远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