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 四 )


余泽民:总之 , 青年作家变规矩 , 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 。
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
本文插图

【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如果做代际的区分 , 就会把文学艺术的变革变成代际之间的冲突 , ‘小说革命’并不是代际冲突的结果 。 ”
VS
“八九十年代是大匮乏之后的丰盈和丰饶 , 它又成了今天的参照系 , 这或许会使我们陷入简单进化论的思维 。 ”
傅小平:刚我在想 , 为何是王尧老师这么一位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学者 , 而不是更年轻一代提出小说要“革命”?所谓“革命”很多时候看起来 , 不都是年轻一辈的“专利”?但我转念一想 , 这一呼声由他或他同时代人而起 , 也可谓在情理之中 。 毕竟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学者亲历过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崛起与兴盛 。 虽然我们现在一般以“先锋写作”来命名那时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创作 , 但这样的写作在当时无疑具有革命性 。 或许 , 王尧老师多多少少是基于这一比较和对照 , 并对当下青年作家的写作有所不满 , 而提出新“小说革命”一说的 。
王尧:我在提出这一问题时 , 没有对作家做代际的区分 。 如果做代际的区分 , 就会把文学艺术的变革变成代际之间的冲突 , 或者是鼓励“青年”打倒“老年” 。 “小说革命”不是代际冲突的结果 , 青年作家不是天然的“革命者” , 尽管青春的冲动可能强烈 , 这与创造能力是两回事 。 我们这一代人参与或见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发展 , 今天那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作品的五六十年代作家 , 确实是“小说革命”的主力军 , 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 , 在那个年代产生影响的作家几乎都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 。 在一个历史转型的结构中 , 不同代际的作家遭遇的是相同的问题 , 也许年长者身上的包袱更重些 , 但这不影响他们成为“先锋 。 ”
傅小平:那倒是 , 但年轻者也许觉得他们身上的包袱更重 。
李唐:当时的先锋文学之所以是一场“革命” , 就像拉美文学爆炸那样 , 是想要打破此前的禁锢 , 并且有着共同的趣味和目的 。 朦胧诗也是如此 , 那时的“对立面”很明显 , 人们的心灵也很贫瘠 , 因此还有些许启蒙色彩 。 可现在不一样了 , 如果卡夫卡、博尔赫斯对先锋一代作家、读者是冲击 , 那么起码对我而言 , 这些大师们已然是“传统”了 , 甚至是需要超越、打破的 。 于是 , 新一代作家失去了当初鲜明的“对立面” , 加之如今信息交流如此之迅速 , 读者根本不再需要被“启蒙” , 想要再形成先锋文学的那种潮流就不太可能了 。
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
本文插图

卡夫卡头像的邮票(左)
博尔赫斯(右)
文学报|作家需要审视的是内心是否还葆有文学立场 | 共话新“小说革命”系列
本文插图

傅小平:所谓潮流都是应时而生 , 能不能形成潮流是一回事 , 青年作家在写作上能不能再创当年那批作家在同年龄段达到的那种辉煌又是另一回事 。
王尧:和八十年代出道的作家相比 , 今天的青年作家多数没有在他们那个年龄写出有分量的作品 , 但这不意味着青年作家在今后不能写出重要作品 , 大器晚成的作家也很多 。 因而 , 时间这个概念是复杂的 。 五六十年代的作家令人敬佩 , 他们中的很多人保持了几十年的活力 , 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 , 如果继续写作 , 能不能“衰年变法”?青年作家需要在更大的时空中考虑问题 , 任何一代作家都不是他们的压力 , 而是资源 , 能不能脱颖而出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 文学的发展 , 不像培养干部那样 , 可以组织什么“梯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