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原创 李白与宣城(上)( 六 )


三桥者 , 一为济川桥 。位于市区东旧阳德门外 , 横跨宛溪 。最早为浮桥 。宋元符(1098-1100)中 , 郡守刘珵重修 。明正统(1436-1449)中 , 郡守袁旭改建为石桥 。清康熙八年(1669) , 郡守孔贞来重修 , 乾隆三年(1738)倒圮 。嗣后 , 知县张大宗出面劝募重建 。咸丰二年(1852)又毁 , 光绪八年(1882)知府吴潮等倡捐重建 , 用石条筑成五孔拱形桥 。现基本保存原型 。二为凤凰桥 。位于市区小东门口 。至清代中期改建 , 上建有桥棚 , 成为风雨桥 , 还可以供游人近观宣城城景 , 远眺敬亭山景 。上述两桥皆为隋开皇年间 , 剌史王选为扩筑宣城城池 , 将宛溪裹于城中 , 横跨宛溪而建 。自李白来宣城咏有“两水夹明镜 , 双桥落彩虹”诗句之后 , “双桥”即扬名天下 , 成为宣城名景之一 , 历代名士咏颂甚多 。三为别士桥 。位于北门宛溪畔 , 始建年代无确考 , 古名镇宁桥 。据称 , 李白第一次来宣城时 , 就是从这里“泊舟而至” 。北门是古时水陆交通要道 , 一般送行的人 , 都喜欢到这里饯行 。李白作《送友人》诗曰:“青山横北郭 ,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 萧萧班马鸣 。”送行者至此则拱手一揖:“珍重!”挥手而别 , 因而镇宁桥就一直被称为别士桥 。
宣城|原创 李白与宣城(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亭者 , 一为谢公亭 。位于城北三汊河渡口西岸 。王琦引《海录碎事》云:“谢公亭 , 在宣州 , 太守谢玄晖置 。范云为零陵内史 , 谢送别于此 , 故有新亭送别诗 。”《名胜志》载:“谢公亭 , 在江南宁国府宣城县北郭外 , 齐太守谢朓送别处 。”后人为纪念谢朓在此建亭 , 曰“谢公亭” 。李白在此作有《谢公亭》诗:“谢公离别处 , 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 , 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 , 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 , 长歌怀旧游 。”此亭废于清初 。二为崔八丈亭 。位于城北宛溪与敬亭山之间 , 始建年代和名由不详 。李白游敬亭山常过此亭 , 写有《过崔八丈亭》诗:“高阁横秀气 , 清幽并在君 。檐飞宛溪水 , 窗落敬亭云 。……”此亭毁于何时待考 。三为西候亭 。位于城西五里 , 唐天宝十四年(755)宣州剌史赵悦营建 , 以舍使客 。李白来宣曾寓此 , 作有《赵公西候亭颂》:“眈眈高亭 , 赵公所营 。如鳌背突 , 兀于太清 。
如鹏翼开 , 张而欲行 。赵公之宇 , 千载有睹 。”此亭废于何时不详 。
除此以外 , 天宝十三年(754)秋 , 李白受汪伦之邀第一次到泾县游桃花潭 , 天宝十四年(755)春 , 李白第二次来泾县 。两次漫游泾川佳境 , 沿三门 , 经涩滩 , 过罗敷潭等地 , 泛舟沿泾水而下 , 饱览兰山、水西山、琴溪等山川风光及古迹胜地 。写下了《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泛泾溪》《春游罗敷潭》《观鱼潭》《石壁山》等吟咏泾川山水的诗篇 。后人为寄托怀念 , 在李白游踪处 , 先后兴建阁、楼、亭等 , 成为名胜佳地 。
(作者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主编)制作:童达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