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MS的“生态雪球”,滚动在万物智联的新跑道
华为HMS的“生态雪球” , 滚动在万物智联的新跑道关于华为HMS , 这一两年的时间里有许多变化和故事可以讲 。 悲壮的、担忧的、质疑的、鼓舞人心的……在各色各样的声音中 , 有一份成绩是公认的:HMS正在打破全球移动生态的“双寡头”格局 , 成为崛起的第三极 。9月10日 , 东莞松山湖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 , 华为分享了一组HMS的最新数字:超过9.6万个应用集成HMS Core , AppGallery全球活跃用户达4.9亿 , 2020年1月至8月AppGallery应用分发量达2610亿 。至此 , 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破土而出 。
都说撼山易 , 撼生态难 。 在HMS全力奔跑之前 , 业界人士普遍发出的质疑是——微软、三星这样的巨头都没有做到的事 , 华为凭什么?这就像是一个滚雪球游戏 , 用户需要足够多且好的应用和服务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开发者需要用户规模和商业机制来收获回报 , 每一端的位移都需要极大的力量来撼动 。 这也是为什么 , 谁都知道推动雪团就能不断增长壮大 , 但十年时间里有所成就的依然只有谷歌和苹果 。套用“滚雪球”理论代言人巴菲特的一句话: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 , 和很长的坡 。而对于全球移动生态来说 , 湿雪 , 指的是在足够规模的市场中能够带来差异化体验的应用与服务 , 将用户和开发者聚合起来;长坡 , 是要赋予生态足够长的耐心和时间 , 以及宽广的商业跑道 , 来让产品价值和经济价值不断滚动增长 。从成果来看 ,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 , HMS的“生态雪球”已经初见规模 。 与其关注身影伶仃的悲壮 , 不如寻找其笑傲风雪的原因 。我们不妨一起来到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HDC)的现场 , 探寻这个雪球的内核与背后的推力 。 漫天飞雪中 , 这些可以被牢牢抓在手中的东西 , 才能点亮前路 , 带给中国乃至世界更多可能 。等待被团起的雪:全球移动生态的“遗珠”想象一下这样一幅景象:用户买到一部手机 , 配置顶级 , 颜值惊艳 , 一切都很完美 , 除了——开不了机 , 无法发邮件、查地图、下软件 , 是不是“死亡警告”?这其实不是只有华为才面临的威胁 , 而是所有使用GMS服务框架的智能手机厂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不知道全球政治博弈引发不确定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什么时候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之外 , HMS得以在安卓和IOS“双寡头”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跑道、重新聚拢开发者 , 有着更深的产业因素:首先是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停滞阶段 , 不仅硬件厂商开始面临增长难题 , 开发者、运营商等也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来激活新的商业潜力 。 破局的逻辑一个是做大手机生态的蛋糕 , 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域 , 比如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海外业务 , 让海外开发者能到中国来;另一个则是摆脱单手机硬件的限制 , 将所有智能硬件都作为自己的服务试验场 , 无论是华为的“1+8+N”全场景智慧 , 苹果的iPadOS、WatchOS、iOS、MacOS打通等等 , 其实都在向我们透露一个未来——跨设备协同 , 才是重新激活市场的最佳解决方案 。
第二个问题 , 全球移动生态的“两强”也在积极自我迭代更新 , 为什么华为能够在一团铁桶中打开缝隙?答案是全球消费者的需要 。关注科技类新闻的读者应该会知道 , 近年来“双寡头”垄断所导致的一系列用户数据隐私、监管机构管理等不佳新闻屡见报端 , 谷歌、Facebook没少面临来自欧洲各国的巨额罚单与质询 , 高昂的“苹果税”也受到许多开发者和互联网企业的质疑 。除此之外 , 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够出现创新体验的应用 , 本地化、本地语的诉求也在增长 。 华为消费者业务全球生态发展部总裁汪严旻也在媒体采访中直言 , “是时候需要一个挑战者去建立一种新的生态 , 能够更加公平 , 更加开放” 。不过 , HMS想要“三分天下” , 做到和其他两个应用生态相当的水平 , 靠的不仅仅是机遇和勇气 , 更需要用实力说话 。消费者买手机就像是进餐厅吃饭 , GMS(服务框架)就是菜谱 。 没有菜谱 , 这个餐厅就没法开张 。 而华为的菜谱HMS不仅要好吃 , 还要开宗立派形成“菜系” , 吸引全世界有实力的“厨子”(开发者)来推出新菜 。首先自己打造出的“菜品”能够让消费者满意 , “叫好又叫座” 。 这点华为做得不错 , 即使是在2019年局势动荡的严峻挑战下 , 根据IDC的数据 , 依然出货了2.4亿台智能手机 , 增长率达16.8% , 覆盖了全球6亿用户 , 月活跃用户也超过了4亿 。有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 还要能够以开放心态+标准化工具+模块化技术 , 降低开发者加入的难度 。 这就是HMS在这一年间和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了 。只有找对了雪地才可以滚雪球 , 这些积雪皑皑的地方 , 散落着等待被团起的“湿雪” 。 而华为也确实掬起了三颗“遗珠”——产业增量、消费者需求、开发者使能 , 作为打造HMS竞争优势的“内核” , 并成功滚出了生态的雪团 。建造扎实的长坡:HMS的生态基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用来形容生态建设这件事实在是无比贴切 。HMS的“生态雪球”少不了一条长而扎实的坡道 , 来完成蓄力和壮大 。 扛用、好用 , 必不能是豆腐渣工程 。 怎么办?华为的高精尖工程师们化身“生态民工” , 开启了一次基建会战 。将他们的工作一一分解 , 或许会对HMS生态的前路有更清晰的理解:1.整体构思 , 为全球移动生态探索新模式 。凡事预则立 , 不预则废 。 一个基建工程上马前 , 基于政策、商业、环境、用途等进行总体设想与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 而对于一个生态来说 , 在大刀阔斧地投入之前 , 更需要未雨绸缪 , 捋清楚商业逻辑、体系标准 。尤其是HMS不仅仅只是作为禁令封锁的“服务备胎” , 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信念 , 去思考自己能给全球用户和开发者提供哪些新的价值 , 为整个产业注入前进动能?答案就是 , 寻找手机之外的体验价值和开发乐土 。 华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的那个“+” , 目的就在于将原本割裂的设备进行协同整合 , 为消费者带来智慧生活的无缝体验 。多设备联动一方面能够形成硬件互助 ,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体验上的惊喜感;同时也让HMS生态建设不落前辈们的窠臼 , 而是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 为开发者开启另一种创新维度 。华为将HMS的征程看做是IT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 他认为华为“继续play”的动力 , 就来自于全新技术和需求带来的差异化能力 。 华为复制不出来一个Windows , 也不需要去复制而华为的非手机业务 , 在2020年取得了规模突破 , 可穿戴产品全球发货量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过60% , PC同比增长超120% , TWS耳机更是实现了超过150%的增长 。 说明全球消费者们用脚投票 , 证明了华为全场景战略对于产业预判的价值 。
推荐阅读
- 已获得供应华为许可证?台积电:毫无根据的传闻
- 美国制裁下中兴与华为应对策略比较
- 腾讯砸2亿元免费发华为手机 结果尴尬了
- 西李湾:华为出售荣耀手机业务利弊得失
- 恐被德国排除5G建设 华为在欧洲再失一城
- 英清除华为设备计划提前 德拟立法政审电信设备商
- 华为极有可能选择出售荣耀手机业务
- 移动网络|开始行动!华为意大利分公司"自证清白",两点表明华为态度
- 英监管机构:华为编码质量仍不过关
- 又想骗中国放弃自研?特朗普同意解封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