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口味同嗜唯好“肉”

说文解字|口味同嗜唯好“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孟子说过:“口之于味也 , 有同耆(嗜)焉 。”而对肉味的嗜好确实是上下同欲、古今同好的 。
肉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 像一块大肉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肉 , 胾(zi)肉也 。”“胔 , 大脔也 。”肉的本义就是大块肉 。在金文中多加出一条表瘦肉的纹路 , 小篆写成圆转笔画 , 遂与“月”字相近 。所以现代汉字中的月字旁或与月相关 , 或与肉相关 。
说文解字|口味同嗜唯好“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甲骨文中的肉字
说文解字|口味同嗜唯好“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国时期的肉字
说文解字|口味同嗜唯好“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篆
最初的“肉”字 , 特指禽兽的肉 , 而人的肉则用“肌“来表示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人曰肌 , 鸟兽曰肉 , 此其分别也 。”
我们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食用动物的肉了 。据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首诗歌是《弹歌》:
断竹 , 续竹;
飞土 , 逐肉 。
这首上古歌谣反映了先民砍伐竹子 , 制作弹弓 , 射出弹丸 , 捕获猎物的劳动场景 。在人类学会控制用火之后 , 走上了熟食的道路 , 用熏、烤、煮等方法使猎获的食物更加美味 。随着种植业的出现 , 人类文明也逐渐从狩猎经济向耕种经济转变 , 主食以五谷为主 , 而蔬菜在副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 。《诗经-七月》:“六月食郁及薁 , 七月亨(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 , 十月获稻 。------ , 七月食瓜 , 八月断壶 , 九月叔苴 , 采荼薪樗 , 食我农夫 。”其中葵、瓜、壶(葫芦)是种植菜 , 郁(郁李)、薁(野葡萄)、荼(苦菜)、樗(臭椿)便是野果野菜了 。可见当时普通劳苦大众的饮食结构中 , 菜蔬为主 , 不及肉味 , 而肉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经常享用 , 底层民众难得一食的奢侈品了 。
孟子说过:“鸡豚狗彘之畜 , 无失其时 , 七十可以食肉也 。”七十者食肉成为普通百姓的理想 , 而统治阶级却是经常可以食肉的 , 所以“肉食者”又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 。《左传-曹刿论战》里的名言:“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 正是用“肉食者”指代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之人 。
孔子也是爱肉之人 , 据说只要送一束(十条)脩(干肉条)就可以听孔子教诲 , 后来“束脩”就成了学生给老师学费的代称了 。
古人对肉的加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 煎、炮、腌、烤 , 无所不用其极 。古书中常见的一些吃法或肉食品名称 , 如脍、炙、醢(hai)、脯、羹等大都包含着上述的一些烹调技术 。成语“脍炙人口”意思就是像脍、炙那样为人所同嗜而被人们口头传诵 。脍的意思是切细的生肉 。《释名》:“脍 , 会也 。细切肉 , 令散 , 分其赤白 , 异切之 。”脍的特点就是把肉切细 。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 , 脍不厌细” , 脍切的越细越好 。炙就是烤肉 , 其字形就是把一块肉放在火上烤 。《说文解字》:“炙 , 炮肉也 , 从肉在火上 。”古乐府《西门行》:“饮醇酒 , 炙肥牛 。”从古至今 , 烤肉的方式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孟子还说:“脍炙所同也 。”意为脍炙是人们共同喜好的 。
说文解字|口味同嗜唯好“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