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信条》把他推到了更高的高度( 二 )
至于漫威、DC与「速度与激情」之类系列电影 , 在制作与票房体量方面同样不输诺兰 , 但它们的导演就更是打工仔 , 在任何层面都无法与诺兰相抗衡 。
事实上 , 能在影响力方面与诺兰对标的 , 是那些曾经达到过好莱坞导演第一人地位 , 在权势与声望上都一时无两的上古和近代神兽 。 《桂河大桥》、《阿拉伯的劳伦斯》与《日瓦戈医生》时期的大卫·里恩是如此 , 《惊魂记》与《群鸟》时期的希区柯克亦是如此;《2001太空漫游》与《发条橙》时期的库布里克是如此 , 而在上世纪80年代占据商业霸主地位 , 又在90年代凭《辛德勒名单》与《拯救大兵瑞恩》达到艺术巅峰的斯皮尔伯格 , 亦曾达到类似高度 。
《拯救大兵瑞恩》
在这些人中 , 斯皮尔伯格或许是最务实的商人 。 他通晓大众喜好 , 能敏锐地摸准时代脉搏 , 并且知人善任 。 不论是他亲自导演的《夺宝奇兵》系列 , 还是由他制作的《回到未来》系列与《七宝奇谋》等片 , 都是成功范例 。 他不只是一个杰出导演 , 更是一个杰出的商业帝国操盘手 。
至于其余几位导演「第一人」 , 似乎并没有超出自己作品范围之外的巨大野心 。 但他们同样是杰出的产品经理——他们精心打磨着自己的公众形象 , 在不同作品中保留着贯穿始终的个人印记 , 并在能力范围之内 , 尽力对个人生涯的轨迹与方向加以控制 , 以达到商业诉求与个人表达的平衡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希区柯克的悬疑与黑色幽默 , 里恩的史诗格局 , 库布里克的高冷人设与深邃哲思 , 既是他们的个人风格与偏好 , 也是他们为自己精心设计并保持的标签 。
《群鸟》
与几位前辈大师一样 , 诺兰同样也是个精明的杂耍艺人 。 他的作品充斥着不少难以用只言片语来概括的主题 , 但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归纳诺兰电影的最突出特征 , 那么答案也不难得到 , 就是所谓「烧脑」 。
在整个好莱坞的历史上 , 或许只有诺兰能够通过精心布局 , 将叙事本身塑造成令人炫目的奇观 , 令叙事的过程与结构成为电影中的首要看点 。 也只有诺兰的电影 , 能在这个被种种互动娱乐方式所主宰的时代中 , 为观众赋予如游戏玩家一般的切身参与感;不论是《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敦刻尔克》(程度略轻) , 还是诺兰的这部新作《信条》 , 其实质都是主创与观众共同进行的一场智力游戏 , 而观众必须全神贯注 , 不然就会在这场游戏中掉队 。
如何成为「第一人」
但诺兰被封神的过程 , 也不是一蹴而就 。 从早年的独立新星到如今的影坛霸主 , 诺兰在这中间经历的 , 是他和好莱坞的相互适应过程 。
如果你还记得诺兰的早期作品《追随》和《记忆碎片》 , 会发现这两部作品中 , 透着一股在诺兰的大制作中缺失的莽撞活力 。 它们的制作规模捉襟见肘 , 美术与服装都质素平平 , 构图也时常显得散漫随意 , 但从某种程度上 , 这些毛边正是诺兰尚未被制片厂系统磨平的棱角 。
《追随》
诺兰真正首次试水好莱坞的尝试 , 造就了他生涯中口碑最平庸的作品 。 《失眠症》有两大戏骨和一位影后在台前助阵 , 有乔治·克鲁尼与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幕后监制 , 还有一个颇有潜力的丹麦原作打底 。 然而诺兰奉上的成片 , 却显得束手束脚 , 在个人风格与叙事陈规之间举棋不定 , 处处写满妥协与折中 。
是《蝙蝠侠》系列所带来的锤炼 , 让诺兰正式找到了能够容身于好莱坞系统内的新风格 。 诺兰的赞颂者往往认为 , 他并没有为超级英雄电影降低自己的标准 , 相反 , 他在努力将这个被普遍看低的类型 , 提升至自己一贯的高标准:破碎的自我认知 , 对意识的操纵手段 , 以及为自己创造过去与未来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 这些都是由《追随》与《记忆碎片》沿袭至《黑暗骑士》三部曲的重要主题 。
推荐阅读
- 电影生活|豆瓣跌至7.9,诺兰的《信条》失手了,上映3天票房艰难破2亿
- 养生知多少|男主贡献精彩表演,他是好莱坞影帝的儿子,《信条》票房破2亿
- 山鬼光影|总票房已破23亿,单日票房反超《信条》,《八佰》上映17天仍势头强劲
- 蜜糖|《信条》里多位主演都出演过《哈利波特》你有发现吗
- 一夕流年|带你看懂全片最烧脑飙车审问戏,诺兰《信条》解析系列3
- 瓶的盖儿|懵逼也是一种乐趣,看不懂《信条》不丢人
- 信条|夺冠仅1天《信条》被赶下宝座,王栎鑫新片2天票房仅18万
- 嗨翻娱乐情报站|怨男主丑,怨大boss弱,还有什么搞笑的,为何《信条》评分低
- 信条|万众期待的《信条》是怎么翻车的?时间逆转了,故事失去了反转
- 克里斯托弗·诺兰|看不懂是观众的错吗?诺兰新片被指太深奥,票房已被《八佰》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