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丝绸之路|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二 )


文物收藏,丝绸之路|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三彩盖罐 , 唐代 , 口径10.5 , 底径11 , 高23.5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比起长沙窑 , 色彩明丽的唐三彩更被熟知 。展出中的一件唐三彩盖罐胎色白中泛红 , 局部施化妆土 。肩和腹部最圆鼓处绘有大小相间的白色倒三角形 , 三角内以蓝、绿、赭彩点画 , 三角形外和盖面为绿地上绘蓝条带纹 , 赭色勾边 , 并以白色斑点装饰 。几何纹、点彩纹和垂带状花纹交错其中 , 富有织物蜡染效果 。器形饱满 , 色彩明丽 。
而海外唐三彩的发现以日本最具代表性 。与中国唐三彩大多出土于墓葬的情况不同 , 日本出土的唐三彩多出土于寺院、祭祀和衙署遗迹 , 如大安寺、安倍寺、坂田寺、城山遗迹、向台遗迹等 , 体现了在早期陶瓷海外贸易中 , 输入地对于这些产品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的认知可能与输出地存在一定偏差 。
文物收藏,丝绸之路|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巩义窑白釉蓝彩碗帆樯如林——宋元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 , 以中国为核心的南海贸易体系逐渐形成 , 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 。南宋开始 , 经济中心逐步南移 , 以龙泉窑、景德镇窑、福建地区为核心的外销瓷产区工艺逐渐成熟 , 产量急剧增加 , 主导了这一时期的陶瓷海上贸易 , 并涌现出一批专门生产外销瓷的窑场 , 中国瓷器由此进入大规模外销的阶段 。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位于辽宁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 , 是我国首次独立开展的大型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 是我国水下考古学建立的标志 , 于1993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组织相关发掘工作 。沉船出水文物600余件 , 主要为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碗、盘、罐、碟、盆等 。根据沉船遗物特征判断 , 其时代为元代 , 是元代磁州窑在北方地区广泛行销的直接证据 。
文物收藏,丝绸之路|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磁州窑白地褐彩龙凤纹大罐 , 元代 , 口径18.4 , 足径11.6 , 高28.7厘米 , 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出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展览中的磁州窑白地褐彩龙凤纹大罐 , 肩部绘一圈缠枝菊纹 , 罐身绘云龙纹 , 线条流畅苍劲 , 龙瞠目昂首 , 须发张扬 , 腹部密布鳞片 , 身体蜷曲盘绕 , 云纹呈漩涡状 , 朵朵叠压 。器物胎体灰黄粗厚 , 下腹部有一道凸起明显的接胎痕 , 通体施化妆土 , 釉色白中微泛黄 。
文物收藏,丝绸之路|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景德镇窑青花莲池鸳鸯纹图菱花口盘 , 元代 , 口径42.5 , 足径24.5 , 高6.9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展览中有一件口径42.5厘米的“景德镇窑青花莲池鸳鸯纹图菱花口盘”与众不同 , 一般口径超过35厘米的大盘在元以前几乎不见 , 原因之一是其烧成难度过高 。其二是器物功能不符合汉地人民的生活传统 。相似尺寸大盘见于伊朗阿德比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 , 其产生可能与元代中东地区来华订烧的行为有关 。
文物收藏,丝绸之路|国博“浮槎万里”:近三百文物呈现古代陶瓷海上贸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凤尾尊 , 元代 , 腹径21.5 , 高52厘米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凤尾尊起源于宋末元初 , 元代中晚期至明代较为流行 。元中晚期开始 , 凤尾尊器型高大 , 腹部多模印缠枝莲纹 , 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 多用于插花和祭礼 。同类器物见于国内港口遗址及韩国新安沉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