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高寒无人无路无图,他们跋涉2000多公里为长江源头“体检”|草地·神州风物( 五 )


终于 , 在15日早晨7点左右 , 越野车相继驶入位于沱沱河支流布曲河源的雁石坪镇 。 此时 , 距离昨天早晨出发 , 已经整整25个小时 。
小雨淅淅沥沥淋在满是泥泞的车身上 , 仿佛要在上面书写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
8月15日
冰川脚下看变化
“时间紧迫任务重 , 抓紧休息 , 四小时后下楼集合 , 12点我们准时出发前往岗加曲巴冰川……”刚刚落下脚跟 , 赵良元提醒队友们 。
“科考不是设计好的科学实验 , 具有不可预知性 。 对于高原科考 , 需要克服更多的突发困难 。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严谨求实的基础上 , 保证每一项观测采样不掉队、不出错 , 为江源保护提供准确翔实的科学分析和数据 。 ”他说 。
睡了三个多小时 , 11点半集合 , 前往本次科考的最高点——岗加曲巴冰川 。
昨天的遭遇 , 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热情 , 吃饭时 , 每个人都表示自己一定要到冰川脚下 , 去看看江源的第一滴水 。
车辆离开青藏公路 , 沿着尕尔曲 , 向着各拉丹冬雪山的方向前行 , 经过昨天的一路颠簸 , 今天的砂石路倒不是什么难题 。 不久 , 各拉丹冬雪山就浮现在天际线 , 洁白、巍峨、挺拔 。
“前面就是各拉丹冬雪峰 , 海拔6600多米 , 这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 , 名字来自藏语 , 意思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 。 ”向导张永通过对讲机介绍情况 。
长江源头就躲在主峰各拉丹冬的冰川深处 。 那里有70几条现代冰川 , 为长江源头源源不断提供滋养 。 岗加曲巴是各拉丹冬现代冰川之中最雄伟的一条 , 是尕尔曲的源头 。 尕尔曲汇入布曲之后 , 成为当曲的支流 。
在各拉丹冬的西南侧 , 还有一条冰川——姜根迪如冰川 , 那里则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最上源 。
雪峰、冰川的壮美 , 一扫队员多日的疲惫和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 。
我们在冰川脚下 , 遇到了戛塔一家 。 他身着大领、无扣、开襟的藏袍 , 头发蓬松 , 面目黧黑 , 个头不高但看着异常健硕 , 他一家六口人 , 大儿子布桑吉18岁 , 在拉萨上学 。
这是长江源头的第一户牧民 , 也是长江水恩泽的第一户人家 。
“我从小就在这里出生长大 , 我爸爸、我爷爷就在这里放牧 , 这里水草很好 。 ”布桑吉汉语很好 , 看到我们异常热情 。 他的妈妈和妹妹 , 则羞涩地用袖子挡着脸 。
他家的帐篷距离岗加曲巴冰川只有两公里 。 阳光照在冰塔上闪着光 , 显得那么冰清玉洁 , 庄严雄伟 。
然而 , 尕尔曲汹涌的河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 挟带着岁月的尘埃 , 刚刚走出冰川的流水其实并不清澈 , 浑浊且湍急 。
“我2017年科考来这里时 , 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一块冰渍湖 , 水很清澈 , 当时的冰川更大 , 下面还有一个壮观的冰洞 , 现在都没有了 。 青藏高原暖湿化 , 确实对江源地区的冰川、河流、河道有着很大的影响 。 ”科考队员闫霞说 。
这是她第六次参加江源科考了 。
“水流含沙量越大 , 造床能力越强 , 河床演变能力越强烈 , 也会对江源冻土有影响 。 ”闫霞拿着取样瓶 , 在尕尔曲取水样 , 并做好标记:8月15日 , 尕尔曲 , 编号14 。
队员们继续做取样工作 。 不到一个小时 , 气候突变 , 刚才的艳阳蓝天 , 已被乌云驱赶 , 一粒一粒的冰雹夹着雪花就砸了下来 , 北风卷起 , 吹到脸上生疼 。
顺着尕尔曲返回 , 我们就像是江源的那滴水 , 在冰川深处融化、团聚 , 在下一瞬间聚成湍湍的溪涧 , 争先恐后地走出冰川 , 走出了亿万年的沉寂 。
8月16日
可可西里话“保护”
“在可可西里 , 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 , 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 ”电影《可可西里》中有这样的台词 。
从唐古拉镇出发 , 沿109国道一路北行 , 科考队进入了“高原精灵”藏羚羊的故乡——可可西里 。 两旁高山草甸 , 铺展似绣 , 不时还有成群的野驴 , 如闲庭信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