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开讲”


来源标题: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开讲”
|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开讲”
本文插图

|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开讲”
本文插图
小歌手春天和妈妈吴碧霞一道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北京市文联研究部承办的“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8月29日在京召开 。 来自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电视、电影12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家、评论家以及区(局)、产(行)业文联和社会组织代表近百人参加了论坛 。
19位评论家发言
论坛以“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为主题 , 全面总结了北京文艺70年的辉煌成就及历史经验 , 探讨当代北京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 , 深刻认识文艺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等 , 探索新时代北京文艺的前进方向 。
【|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开讲”】本次论坛共邀请到19位资深评论家做主题发言 , 覆盖12个艺术门类 , 实现了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理论对话 , 充分体现了论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 论坛共设置3场 , 北京评协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 , 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柠 , 北京评协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分别担任各场次主持人 。
聚焦“京味”与“京派”
与会专家立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 , 对70年间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不同艺术门类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梳理 , 对关键性文艺现象、文艺流派进行了重新反思 , 呈现出生动立体的当代北京文艺发展史 。
发言交流中 , 与会专家还特别关注到了北京文艺的地域特色 , 从北京政治地位和历史文化特点出发 , 聚焦北京文学的“京味”与“京派”、北京美术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 对北京影视创作中的“人民性”等进行了热烈探讨 , 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北京文艺宏大高远的格局与气象 。
展望文艺发展趋势
论坛在总结北京文艺70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 从文艺发展规律、艺术创作规律等维度出发 , 深入思考各门类文艺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 对当下文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 , 提出“以文学为依托促文艺大发展”“建设电影理论批评新高地”“北京戏剧创作的丰富局面与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代艺术研究新动向”等论题 , 为新时代北京文艺发展贡献了颇具价值的理论课题 , 为北京市文联做好首都文艺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
此外 , 由北京市文联组织编撰、北京出版社和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文脉流芳不负韶华——北京市文联70年撷录》一书也亮相本次论坛 。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亲自为该书撰写寄语 。
“到人民中去”重现经典
由市文联、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庆祝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暨“到人民中去”经典、优秀作品音乐会 , 8月29日在中山音乐堂上演 。
音乐会在全体演员和观众同声高唱北京音协第一届主席卢肃创作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拉开序幕 。 当晚演出的曲目全部是北京市文联的艺术家们在不同年代创作的经典、优秀作品 。
包括市文联第六届主席管桦作曲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 第八届主席张和平作词的《追寻》 , 北京音协第五届名誉主席杜鸣心创作的芭蕾舞剧《鱼美人》和《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水草舞》《万泉河水清又清》 , 北京音协第六届主席王黎光作曲的《人民是天》 , 第六届副主席廖勇作词的《大江南》 , 第六届副主席胡廷江创作的《春天的芭蕾》等 。
也有北京音协创作专业委员会中著名的词曲作家任志萍、车行、伍嘉冀、李昕、张大力等创作的歌曲《心愿》《越来越好》《有多远》 , 以及近几年北京市文联、音协关注社会重大事件 , 组织采风深入生活原创的优秀歌曲《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运河》以及“抗疫”歌曲《爱是桥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