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V-AMR蠢蠢欲动( 二 )


齐欧在发布会上以在西二旗附近的实验场地运营情况为例 , 解释称:
在北京西二旗附近的实验场地 , 我们在这一场地中尝试构建物流、制造实际场景 , 大家现在看到的(如下图)就是我们的移动机器人若干个摄像头的第一视角 。
我们可以通过深度视觉看到托盘 , 可以用视觉摄像头看到车道线(自动驾驶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车道线检测分割) , 也可以用视觉看到远处的AMR、分辨出移动的人 , 通过视觉实现对环境的全方位感知 。
我们理解环境 , 然后检测标准标识 , 并对相关障碍物进行分类 , 从而最终实现决策和控制 。
这就是类人类导航的一个核心技术 。

智能机器人|V-AMR蠢蠢欲动
本文插图

齐欧特别提到:
当两个AMR相向而行 , 当它们互相检测到对方是AMR时 , 它会知道对向AMR会和自己一样有一个向右偏移量、并做对向行驶的能力 , 这就像我们驾车时遇到对向来车会按照交通规则默认向右行驶绕行 。
传统AGV遇到任何障碍物都会停下来 , 无法实现多智能体的自协同调度和规划 , 这就需要这个通道上只能为机器人使用 , 临时堆放的物料或路过的叉车都会对传统AGV造成阻碍 , 因而需要占用大量的的空间面积 。
也是由此原因 , 灵动科技此前研发的Flex200、X-500均为V-AMR产品 。 如今 , 灵动科技的V-AMR产品已经在顺丰-DHL、伊藤忠、TCL等工厂中应用 。
尽管V-AMR有不少优点 , 不过 , 就目前移动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来看 , 与前三代产品相比 , V-AMR的出货量仍是极其有限 。
量产之难
作为灵动科技早期投资方 , 钟鼎创投合伙人汤涛回忆起灵动成立之初时的场景 , 也是颇为感慨 。
三年多前 , 我们和齐总在创业的第一个办公室见面时 , 他们创始团队几个人“牵”出来一台奇丑无比的小车 , 并和我们说 , “这个东西未来是可以自己在仓库中运行的 。 ”
然后做演示时 , 跑了不到10米就卡住了 。
我们当时也是觉得看着还行 , 就投了 。
转眼间 , 这么漂亮的小车已经在国内批量生产 , 真得挺感慨的 。
从技术到产品是考验研发团队能力的一个过程 , 在过去几年中 , 中国市场涌现出了大量机器人、人工智能团队 , 然而多数产品最终却只停留在了原型机上 。
如何真正量产、走向商业应用 , 是横亘在多数技术团队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
正因如此 , 也就不难理解汤涛在发布会上为何会称 , “这次发布会让我更加感到激动的不是‘新品发布’ , 而是‘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灵动科技显然也是希望在今年 , 进一步拓路、商业量产 。 就目前来看 , 磁条导航AGV出货量已经达到十万量级、二维码导航AGV仅是被亚马逊收购的Kiva一家出货量已经有数十万台 , 激光SLAM移动机器人有一个问题——因为本质上是轮廓导航 , 鲁棒性(稳定性)不够好 , 只有在添加视觉能力后 , 才是一个更稳定的版本 。
齐欧在接受包括雷锋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
在他看来 , 放到大的时间线上来看 , 第三代激光SLAM移动机器人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
TCL惠州工厂应用案例
2019年3季度 , 灵动科技Max200开始商用落地 , 其中 , 就有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为TCL惠州工厂提供5G解决方案 。
TCL作为国际知名家电企业 , 2019年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3200万台 , 正是这样的产能 , 在实际生产环节 , TCL表示 , 首要痛点是物流能力跟不上“惠州制造、全球组装”模式 。
因而希望可以通过引入灵动科技的V-AMR移动机器人 , 将分拣、运输工人的数量从400人降低至100人 , 单位产品运输费用从3元/台下降至0.5元/台 。
具体针对TCL惠州机芯厂生产部SMT车间的实际痛点 , 灵动科技推出了全球首台5G版V-AMR , 在该工厂车间实现了高效人车混流、自动避障、跨楼层自动驾驶 , 从生产计划下达——原料齐套和拣选——原料上线——成品下线——成品智能仓管——成品智能配送下车间 , 实现了运料全流程闭环管理 , 产线降本增效30%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