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为找作文素材全家被困山里一夜,三人靠草取暖 网友调侃:够写一本书了( 二 )


二、好素材就藏在身边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讲了他对写作素材的看法 , 他说:捧着金饭碗要饭是现在社会的常态 , 我们的孩子们也是这样 , 其实他们的生活积累已经多到足以应付老师的任何作文题目 , 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 。 的确如此 , 孩子长到会写作的年龄 , 已经八九岁了 , 他们一定经历过委屈、争吵、挨骂、 掉牙 , 生活中的这些事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 但孩子往往不加留意 , 让好素材都跑了 。 当然 , 虽然生活中的素材随处可见 , 可孩子不是天生就会选材的 , 需要父母的协助 , 家长要提醒孩子留意 。 比如 , 有一次 , 我家里跑进来一只小蟋蟀 , 整个晚上一家人都在找它 , 最后在卫生间里找到了它 。 女儿当即就把这些小事记录下来了 。 女儿当时才读小学二年级 , 凭她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主动捕捉到这些题材的 , 好在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我都在场 , 有了好题材就得提醒孩子及时记下来 。 否则 , 错过了 , 遗忘了 , 就太可惜了 。 可是 , 我们的家长每天都在错过这些精彩瞬间 。 这是因为家长自己都没有这样的选材意识 , 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帮助了 。 老师给学生上写作指导课时 , 最怕的就是孩子不知写什么 , 不管怎么启发 , 他的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 , 心里没有一个题材库 , 怎么都唤醒不了对应的记忆 。 所以 , 在协助孩子积累素材方面 , 父母的重要性是老师无法替代的 。
三、好方法留住好素材(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孩子作文起步前 , 父母要有建立自觉的选材意识 , 关注生活 , 积累素材 。 有条件的家长不妨准备一个素材本 , 随时记下有意思有价值的素材 ,甚至自己动笔写一写 , 体验一下这个素材好不好驾驭 。 工作忙的家长可以在心里打个腹稿 , 亲身感受过再来指导 , 效果大不一样 。 除了家长要具备积累素材的意识 ,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 。 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到了二三年级 , 孩子开始学习写作了 ,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准备一个小小的素材本 , 在你的点拨下及时记录生活素材 。 这些素材通常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你亲眼看到孩子经历的事情 , 如初学洗碗、顶嘴、忘戴红领巾 , 等等;还有一类是孩子给你讲述的事情 。 这些事情有趣事、糗事、难过的事 , 你认真倾听后如果发现这是一件值得写的素材 , 也要让孩子记在素材本上 。 记录无须太长 , 一两个词或者一句话 , 如“今天我学骑自行车时摔了一跤 ,但还是学会了” , 甚至就是一个初拟的标题:“学骑车” 。 所有的素材都应是在你和孩子商量的基础上记录的 , 来不得半点勉强 , 更不能强势介入 , 逼着孩子记下你认为好的素材 。 有了这个素材本 , 还要让孩子尝到甜头 , 写周记的时候 , 让他自己翻看一周以来的记录 , 选择最想写的一件事 。 自己做主 , 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
(2)克服偏好 , 拓宽选材之路
到了高年级 , 孩子需要逐步学会在作文中抒发真情 , 以情动人 。 但这个时期 , 孩子往往不善抒情 , 也常常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来训练写作中的抒情表达 。
我女儿也不例外 , 刚上五年级的她 , 调皮天真 , “没心没肺” , 从她的习作风格看 , 也尽是些搞笑文章 。 于是在那一年 , 我有意识地让女儿留心积累一些感人的素材 。 一天中午 , 爷爷带来了一包瓜子仁 , 说是奶奶给孙女剥的 。 我看着这么一大堆白花花的瓜子仁 , 不知奶奶花了多少工夫 , 心下感动 。 这一包瓜子仁 , 既能培养女儿的感恩心 , 还能帮助她写一篇情感丰沛的作文 。 我决定好好利用这个素材来引导引导她 。 女儿看到了这包瓜子仁 , 抓起就吃 , 真的是“没心没肺” 。
我问她:“好吃吗?”
“好吃!”
“知道是谁给你剥的?”
“我猜 , 是奶奶!”这个小机灵 , 打小被奶奶宠 , 当然能猜到 。
“剥这个可不容易啊 , 你吃出了什么味道?”我开始引导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