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小米十年,终究没把自己折腾成“苹果+腾讯”( 三 )


但剔除疫情因素 , 小米的应收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转变 。 从转化率来说 , 二季度3.4亿的月活用户贡献59亿营收 , 平均每个用户仅贡献17元 , 依然称不上一家互联网公司 。
在最近 , 小米又再次拔高了智能硬件的定位:将“手机+AloT”升级为“手机 x AloT” 。 在对这个策略的阐释中 , 小米并没有提到互联网 , 而是着重强调了IoT设备用户对手机的反哺作用 。
再后来 , 在成立十年后 , 雷军不再大谈特谈互联网和电商 , 而是紧扣两个字:“制造” 。 雷军称 , 未来小米将坚持用互联网赋能制造业 , 并且会深度参与制造业 , 未来要做"制造的制造" 。
未来十年 , 押注制造?
在十周年盛大演讲的最后 , 雷军充满激情地为小米做了一个新定位:“下一个十年 , 小米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
这样的定位 , 也许在当今重视高科技制造的环境下并无异样 , 但对小米本身来说 , 制造(硬件)的属性和重要性 , 或许已经超过了互联网 , 制造或将成为小米的立身之本 。
不再等待像互联网巨头一样疯狂变现、押注于本不擅长的制造 , 对小米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 背后有许多因素 , 中国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手机高端化竞争等等 , 都使得依靠性价比起家、研发能力弱的小米不得不调转方向 。
反观苹果 , 就走出了从硬件向软件公司转型的初步道路:iFind数据显示 , 苹果的服务收入占比 , 从2013年9.39%提升至最新的19% , 成功转型使得苹果的市值刚刚突破了两万亿 。
十年后 , 小米没有成为苹果 , 也没有成为腾讯 , 更没有成为“苹果+腾讯” , 反而成为了另一个小米:从前依靠饥饿营销就能取胜 , 现在则要干起苦活累活 。
实际上 , 小米的自研芯片之路早在数年前就已开启 。
在2014年10月 , 小米与联芯共同投资成立了松果电子进行自研手机芯片 。 随后 , 小米澎湃S1芯片在2017年2月正式发布 , 搭载该芯片的手机小米5C也一同发布 。
但之后 , 小米的芯片研发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 曾有报道称 , 澎湃S2芯片几次“流片”失败 。
2019年4月 , 小米对旗下的松果团队进行重组 , 组建南京大鱼半导体公司 , 专注于更加简单的智能硬件芯片 。
自研之路比想象中漫长得多 , 以华为为例 , 从第一款ASIC芯片流片成功 , 到首个手机SoC芯片“麒麟910”面世 , 华为用了23年 。 而小米的自研芯片项目 , 也不过5年时间 。
外界传闻 , 小米已放弃芯片研发 , 最近雷军才公开回应:“请米粉们放心 , 这个计划还在继续 。 等有了新的进展 , 我再告诉大家 。 ”
小米|小米十年,终究没把自己折腾成“苹果+腾讯”
图片

自研芯片至今无果 , 下一步还硬上吗?小米也有自己的一套 。 按照雷军所说 , 是用互联网的方法赋能制造 , 做“制造的制造” 。
虽然小米官方并未对此进行详细阐释 , 但小米最近在半导体领域的频繁投资 , 通过旗下产业基金大量参投半导体企业 , 市场认为这是通过投资曲线造“芯” 。
雷军曾披露 , 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 。
天眼查显示 , 单单在8月 , 小米旗下的产业基金就投资了三家半导体公司:入股灿芯半导体 , 持股2.50% , 为第十二大股东;领投芯来科技 , 持股10.1% , 位列第三大股东;在宁波隔空智能科技持股4% , 位列第八大股东 。
对外投资也反映在财报中:上半年 , 小米投资活动净流出现金42亿 。 小米集团表示 , 公司积极对上游产业链公司进行投资 , 以加强与重点产业链公司的协同合作 , 提升公司在先进技术方面的采购和生产能力 , 并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 在2020年上半年 , 公司已投资超过20家上游产业链公司 。
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曾表示 , 智能工厂是小米布局智能制造的第一步 , 目前有每年一百万台的产能 , 工厂涉及的很多设备都是小米自己、或者与合作伙伴合作搭建完成 。 小米建智能工厂的目的是找到一条更好、更快、更高效率的路径生产产品 , 未来小米还将持续投入 , 扩大生产规模 , 目前小米智能工厂以研发和试验为主要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