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得到App「每天听本书」上线三周年,幕后团队畅聊四种阅读视角
8月26日晚 ,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知识服务产品上线三周年之际 , 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有趣有料的「听书嘉年华」活动 。
「每天听本书」团队分享了每一本“听书”幕后的制作过程 , 并从四个不同的阅读角度分享了产品的功能和价值 , 分别是:走近经典、偶遇新知、组建“朋友圈”和通往第一流的智慧 。 下半场是《罗辑思维》第8季「启发俱乐部」特别版演出 , 由思维造物董事长、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分享近期读书心得 。 他提出 , 在阅读上 , 我们将迎来一个本土时代 , 用来自中国的角度回答中国人当下的问题 。 阅读者应该带着当下的问题意识 , 读当代中国人写的鲜活的书 。 罗振宇推荐了五本由“中国作者”带来的高品质新书 。
图片
(罗振宇)
揭秘“每天半小时 , 搞懂一本书”幕后
打开一段“听书”音频 , 在不到半小时里 , 听别人讲述一本书中的核心知识和背后的故事 , 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把整本书收入囊中、细细品读——三年前 , 由得到App出品的「每天听本书」正式上线 , 开创了一个种全新的知识服务产品品类 , 也为终身学习者们打开了“读书”的新方式 。
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有声书” , 主张“每天半小时 , 搞懂一本书”的「每天听本书」 , 不是简单地把书读出来 , 而是基于图书内容选取恰当的视角重新讲述 , 生产出音频解读版本和文稿 , 致力于在短暂的30分钟内让用户了解该书并获得书中精华 。
虽然每一本“听书”呈现在台前只有不到半小时 , 但在幕后 , 都要经过5道工序和平均203小时的打磨 。 「每天听本书」专职作者、青年历史研究者裴鹏程在「听书嘉年华」现场 , 分享了团队在幕后打磨产品的经历 。 在他看来 , 每一本“听书”的生产 , 就像是一个切割钻石的过程 。 原书就像钻石原石 , 当然很珍贵 , 但「每天听本书」团队不能把原石直接给用户 , 而是要继续加工它 , 认真地切削出很多面 , 把它变成一个方便用户使用的产品 。
图片
(裴鹏程)
截止到目前 , 得到App一共为2282本精品图书制作了“听书” , 共生产了1094小时的音频 , 用户累计听书6.4亿次 。 而这背后 , 是由专职作者、主编、审稿员、转述师、声音导演和外协作者等构成的协作体系 。
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 , 这个协作体系中其实还包含了出版行业 。 “听书”是帮助用户了解和筛选图书的一种方式 , 常常能激发用户对一本书的兴趣 。 得到App与多家出版社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 针对即将上市的重点图书进行沟通、提前策划解读思路 , 甚至由出版社编辑或者出版人亲自参与“听书”的生产 , 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
「每天听本书」负责人阿狮在三周年活动中表示 , 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知识服务员” , 其中 , 专职作者看起来是面对一本本书做工作 , 但其实他们更像是米其林大厨 , “要练好基本功 , 精进手艺 , 更重要的是面对顾客 , 把关于读书的服务做到位 。 ”此前得到App团队也曾多次强调 , 自己的角色就是“服务者” , 通过把知识进行深加工、提供高品质知识服务 , 实践这家公司的使命“让每个人都能从知识中获得力量” , 也逐步接近“建设一所全球领先的终身大学”的愿景 。
图片
(阿狮)
“知识服务员”分享「每天听本书」四种阅读视角
除了“半小时搞懂一本书”以外 , 终身学习者还能从「每天听本书」中获得什么样的价值?活动现场 , 「每天听本书」团队的几位专职作者以“知识服务员”身份陆续登台 , 分享了「每天听本书」的四大功能和价值 , 同时也是该产品的四种阅读视角和用户使用产品的角度 。
推荐阅读
- 用户|什么叫数字化转型?
-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副市长:北京5G用户已超300万 5G基站建设达2.4万个
- 手机|基于西门子PLC无线远程通讯手机APP
- |为什么微信用户这么多,QQ还能成为中国第二大社交软件?
- 飞行模式|网络图标只有飞行模式怎么办
- 巨控小周|基于西门子PLC无线远程通讯手机APP
- 智能穿戴|新品来袭!苹果注册了两款iPad和一款Apple Watch
- Facebook|又是因为「苹果税」,Facebook APP 已经被禁止更新
- 智能电视|国内彩电突然集体涨价:小米带头率先公布,用户后悔莫及
- |证券类APP如何运营?拉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