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为什么有些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有三点原因


本文将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展开分析 , 深度剖析个体行为 , 探究范畴包括:创造性自我、自卑感、补偿心理、社会意识等等 。
孔子云:“三十而立 , 四十不惑 ,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
虽然随着科技与物质生活的上涨 , 我们的平均寿命大大增加 , 然而依然还是有很多七十岁的老人 , 在这个阶段迅速衰老 , 几年之后便与世长辞 。
在心理学家看来 , 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久病 , 还有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在这一阶段承受了过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 。
心理|为什么有些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有三点原因
本文插图

让我们以人格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 探究老人在七十岁阶段的精神压力、心理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
19世纪末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首个人格心理学体系——精神分析学(理论发展) 。 这一学派认为个体的人格是延续终生的 , 自出生起便一直延续到去世 。
并将人格发展分为3个子系统:机体成熟、自我成长以及建构社会关系 。
机体成熟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年龄的增长;自我成长指的是个体对自身的清楚把握;社会关系构建指在社会中地位的确立和变化
一、机体成熟的必经之路:心理衰老
子系统一方面加速了人格的健康发展 , 也维护了个体的心理平衡 。 对于70岁以上的人们来说 , 心理衰老这一过程是机体成熟的必经之路 。
因为内心衰老往往才是一个人“变老”的真正因素 , 有心理学家直言:心理衰老才是死亡的催化剂 。
心理|为什么有些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有三点原因
本文插图

在临床心理学中 , 心理衰老对70岁左右的老人而言是很严重的 , 由于“自己正在衰老”的信息出现在他们的主观意识领域 , 一种真实的“衰老感”油然而生 , 这种感觉主要表现在这六个方面:
1、知觉、感官衰退迹象愈发明显 。 视线逐渐模糊、听力逐渐变差、味觉不再灵敏 , 甘之如饴的食物变得味同嚼蜡 , 这些表现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不佳 。
2、理想不再闪耀、想象不再灵动、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去不返 。 言语上不再简练 , 思维速度减慢 , 很难再集中注意力思考 。 学习事物的能力明显不如从前 , 甚至会恐惧学习新事物 。
3、情绪上波动比较大 , 感情用事很常见 , 不易控制自己 。 在困难面前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冷静处理 , 焦虑感常常萦绕身边 , 对吵闹声会觉得不耐烦 , 对许多年轻人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 。
4、意志力减弱 。 做事不再坚定和笃信自己 , 可能还带着旧有观念办事 。 对于自己的决定会一拖再拖 , 慢慢地丧失立即行动能力 , 对于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 。
心理|为什么有些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有三点原因
本文插图

5、反应速率减缓 。 不再像之前灵活 , 对运动也失去兴趣 。 并且 , 睡眠时间和质量也明显下降 。
6、性格上尤其变化明显 。 性情逐渐暴戾、闷闷不乐、忧心忡忡、躁动不安、孤僻乖张 , 更有甚者会不近人情 。
“衰老感(Senility)”是一种主观上的个体意识 , 是一种不可逆的心理变化 , 每个人都会走过这条路 , 人们在变老之后终究会和年轻的自己告别 , 也许经常暗示自己“年纪越大越不中用 。 ”
二、个性心理差异主导被抛弃感的产生
在70多岁的老人看来 , 衰老除了会在身体层面影响自己 , 更会在精神上困扰自己 。 社会发展迅速 , 新事物应运而生 , 个体心理差异也被逐渐扩大 。
他们会认为自己马上便将被世界淘汰 , 甚至是抛弃 , 孤独、寂寞、无人能理解的苦闷在内心狂涌 。 类似的心理暗示日复一日就会 , 提升患病的几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