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长线看好在线视频付费业务的“三个基本盘”( 二 )


2020年 , 视频行业更大的变革发生在电影领域——视频平台正在完成电影发行模式变革 。
业内皆知 , 疫情让PVOD模式日渐走俏 , 近期迪士尼宣布将《花木兰》上线Disney+并选择PVOD模式 , 向全行业释放了明确信号:PVOD模式或将与传统影院发行模式呈现互补关系 。
北影节以《春江水暖》线上开幕 , 这是首部以PVOD模式进入爱奇艺超级影院的文艺片 , 却并非是国内视频平台对PVOD的初次试水 , 今年2月以来 , 爱奇艺就曾已以单点付费模式上线了多部院线新片 。 这意味着 , 从现在到未来 , 用户可以在视频平台以PVOD模式观看到更多新片 。
网生综艺领域因为用户付费的驱动同样在发生着变化 。 《潮流合伙人》《青春有你2》等优质综艺 , 还通过会员抢先看 , 周边衍生综艺付费用户专享等活动 , 更多有意思的内容为付费用户独享 , 这也进一步驱动平台去研究会员用户的喜好 , 开发更多会员高粘性的综艺内容 。
往全球看 , 大洋彼岸的Netflix在内容领域的策略演进有着类似的方向 。 Netflix最初也经历了版权采买阶段 , 2010年 , 他们集中向六大传媒集团及电视台采购版权剧 , 一度成为北美最大的在线视频版权库 。 让Netflix为更多人知晓的是自制剧《纸牌屋》的诞生 , Netflix逐渐形成自身自制竞争力与品牌忠诚度 。
近些年 , 在电影方面 , Netflix希望尝试新的电影发行方式 , 打破了以往三个月左右的线上线下窗口期 , 甚至实现了线上首发 。 这一模式也在被后来者迪士尼+复制推行 。
事实上 , 院线公映与“在家观看”间隔的不断缩短 , 是近20年来电影行业不可逆的总趋势 。 窗口期的缩短 , 对希望自主掌握观看时间的用户来说当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 , 很多时候这对制作方也是好事 , 能够为片方提供回收成本、引发网络话题讨论的新途径 。
约束条件与平台忠诚度
不过 , 对于中国在线视频平台来说 , 尽管内容“金字塔”正日趋夯实 , 但他们的会员费却依旧“提不起来” 。
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上 , 爱奇艺CEO龚宇直言:“目前19.8元的黄金会员包月价格 , 还是九年前拿平均每人每月看4部电影 , 每张盗版DVD五元的单价估算出来的 。 ”
不只是爱奇艺 , “爱优腾”任何一家 , 你只要花198元-248元包年就可以享受几乎无远弗届的内容资源 。 任何成熟市场的会员费都不会这么低 , 这个价格大约是美国的五分之一 , 甚至泰国和越南的会员费都比国内高 。
低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 但是当前环境下 , 倘若涨价 , 可能会让价格敏感者流失到其他地方(不一定是长视频平台) , 或者寻找盗版资源 。
而所谓“当前环境” , 有主次两个约束条件:
1、较之过往 , 虽然用户付费意识显著加强 , 但会员价格已被“九年前拿平均每人每月看4部电影的单价”锚定 。
2、较之海外巨头 , 虽然国内平台不断在内容端发力 , 但单一平台的内容壁垒还未达到牢不可破的程度 , 对于内容的绝对品牌忠诚度还在养成中 。
以Netflix为例 , 多来年的制作经验与资源沉淀 , 让其推出的内容几乎都能维持高水准 , 且类型丰富 , 用户打开平台 , 大概率都能找到喜欢的内容 。 由于汇聚大量不同类型的优质内容 , Netflix的平台效应已经超过用户对于单一IP的追逐 , 从而最终将“充钱”视为一种惯性 。
归根结底 , 还是两个字:内容 。
如果非要加个定语 , 那就是可持续的优质内容 。
而令人欣喜的是 , 如前所述 , 从“单一”到“丰富” , 从“优质”到“可持续的优质” , 中国在线视频正在实践中完成高水准的内容积淀 。 以爱奇艺为例 , 无论是《破冰行动》获得白玉兰奖 , 《隐秘的角落》在短剧上的创新(这一形式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 还是《乐队的夏天》等综艺引领多元文化浪潮 , 都在印证中国视频平台具有系统性的内容输出能力 。 在影视综等各个方向 , 中国亿级会员的体量 , 或将吸引更多产业力量 , 进一步深化优质内容的数量与质量 。 当优质内容达到一定量级时 , 平台黏性也许就会水到渠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