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小米如何搭建消费互联网生态( 三 )


同样是那一年 , 苹果推出的iPad没有如预计般地发展起来 , 这直接导致了大量的iPad电芯剩余 。 由此 , 从尾货市场切入移动电源市场 , 不但可以最大化地降低采购成本 , 而且可以通过升级移动电源的产品品质重构这一市场 。
“商业就是个信号学的世界 。 抓住信号 , 看穿本质 , 才能准确地切入市场 。 ”刘德表示 。 正是在这样的商业判断中 , 小米开启了打造生态链的第一步 , 在小米内部甚至有一种说法 , “先有紫米 , 后有生态链 。 ”
事实上 , 正是在供应链上一开始就具备的产业敏感度 , 让小米生态链上的企业很快意识到了集中采购的优势 。 正如小米后来所提出的 , “在供应链协同方面 , 供应链上77家集中采购开始试行 , 当77家企业一起跟上游的供应商谈价格的时候 , 他们可以拿到最好的价格 , 同时供应商也可以通过规模化获利 , 实现共赢 。 ”
“伴随小米生态链的不断壮大 , 这种供应链协同和市场协同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 。 举例来说 , 多家生态链企业可以在供应链上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账期 。 ”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
在市场协同方面 , 典型的案例是小米手环与智能床头灯品牌Yeelight 的设计协同 , 当小米手环检测到用户睡着时 , 会自动关闭床头灯的做法拉动了新品牌Yeelight的销量 。
而在国际化方面 , 小米的国际分销团队帮助生态链上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 由于每个国家的法律不同 , 消费特征不同、文化不同 , 相关市场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 , 而小米品牌不但可以为这些进入各个国家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 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拓展当地市场 。
在线上线下协同方面 , 线下的小米之家也帮助兄弟企业实现了线下发展 , 以米家的品牌进入更多的消费家庭中 。
3. 价值观
只有孵化成功才意味着投资的增值
正如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所说的 , “尽管业界一直有‘打造生态’的声音 , 但谁也不知道符合自己的生态究竟什么样 , 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的 。 ” 同样的 , 近十年来 , 很多企业都曾提出了“生态圈”“生态链”的概念 , 为什么最终只有小米等很少的企业获得了成功呢?
来看一下小米生态链的打法:
刘德曾表示 , “小米打造生态链的核心思路是要用小米成功的模式复制一批硬件企业 。 在这样的一个生态环境里 , 资本只是建立关系的一个纽带 , 而价值观、产品观、方法论的传导 , 才是整个生态系统能够繁衍下去的根本 。 所以 , 小米需要真正懂得小米 , 会做产品的人来做生态链上的投资 。 ”
由此 , 体现在投资模式上 , 小米的“投资+孵化”的模式也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比如在由工程师组成的投资团队中 , 与市场上传统投资团队最大的区别在于 , “小米生态链做的是孵化 , 而不是投资” 。 只有孵化成功才意味着投资的增值 , 否则什么都不是 。 这让小米从一开始就摒弃了对企业进行原始估值的投资方式 。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记录了他们最早的投资逻辑 , “为了抢项目 , 早期的项目 , 我们都不做详细的估值 。 我们一般都是问创业者 , ‘未来一年你们在量产之前还需要多少钱?这个钱我们出 , 给我们15%~20%的股份 。 ’这样做投资速度很快 , 是超现实主义的投资方式 。 ”
没有了烦琐估值和对应股份的计算和讨价还价 , 代之以更多的供应链、市场、流量、品牌上的支持 , 这让小米的投资效率特别高 , 最快的时候平均15天投一家公司 。
雷军曾指出 , “过去的企业存活100年 , 很正常 ,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 , 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 。 从传统的手工业进入IT时代 , 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10年;而到互联网时代 , 平均寿命只有4年;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 , APP公司的平均寿命只有1年 。 ”
这也意味着 , 投资团队要有非常敏锐的市场眼光 , 同时能够迅速与被投企业达成共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