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现代人对《孟子》或许有“误解”,文学批评家张定浩做了一次勇敢尝试

:原题为_东方网|现代人对《孟子》或许有“误解”,文学批评家张定浩做了一次勇敢尝试。
东方网采访人员熊芳雨、刘晓晶8月13日报道:张定浩的身份有很多 , 他是《上海文化》编辑 , 也是写作者 。 在他的写作领域中 , 最为人所知的部分是文学批评 。 张定浩曾写文章谈过批评的动因 , 仅仅是某种作为普通读者对于文学批评界的不满 。
张定浩认为 , 一个作者写出一部糟糕的作品 , 是应当怜悯而非批评的;要批评的 , 仅仅是它竟然一再引发的虚妄赞美 。 一方面读者需要这种针对“虚妄赞美”的批评 , 同时也需要有人能有勇气、有耐心去阅读那些被蒙尘和遗忘的作品 , 而他的新书《孟子读法》就是这样一次勇敢的尝试 。
东方网|现代人对《孟子》或许有“误解”,文学批评家张定浩做了一次勇敢尝试
文章图片
【东方网|现代人对《孟子》或许有“误解”,文学批评家张定浩做了一次勇敢尝试】在2020上海书展现场 , 张定浩与读者畅谈了《孟子》其书和孟子其人 。 张定浩直接了当地说 , 孟子不等于“儒家” , 也不等于国学 。 《孟子读法》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后 , 很多朋友找我聊孟子 , 但大部分人对孟子的印象都不是他们阅读体会 , 而是教科书或其它文章中给的判断 。 “《孟子》属于每个人都知道 , 但并不都读过的一本书 , 希望读者能把那些先入为主的成见去掉 。 ”
《孟子》一书 , 成于战国 , 位列诸子 , 历代诸儒对《孟子》注疏不绝 , 各派诸家学说不断 。 对现代人来说 , 我们如今身处全然不同的历史环境 , 距离孟子生活的年代有千年之久 , 难免误读这位曾发振聋发聩之声的先贤 。
东方网|现代人对《孟子》或许有“误解”,文学批评家张定浩做了一次勇敢尝试
文章图片
张定浩在《孟子读法》中就试图消解对《孟子》的种种误解 , 重新激发读者对古典作品的热忱 。 无论是文学批评 , 还是解读古典 , 张定浩从不掩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 在书中 , 张定浩采取逐节文本细读的方式 , 写每一节之前 , 他先通览手头能搜罗到的前人注本 , 然后一家家逐句参看 。 在分享写作过程时 , 张定浩说自己的工作就像听一些古往今来的大德在讨论问题 , “你首先是一个听众 , 是一个读者 , 然后你慢慢参与到他们的讨论当中去 。 因为他们讨论的问题 , 可能也是你关心的问题 。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 , 从旁听到参与 , 慢慢你会觉得有一些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 或者说有一些地方因为时代不同了 , 比如说在汉代或者宋代时无需解释的一些字词 , 对于现代人来说成为了问题 , 这些在阅读时产生的问题 , 是写作的起点 。 ”
张定浩透露 , 活动主题“变今之俗”四字是孟子一生志向 。 所谓“俗”是一个社会自上而下都习以为常的思想 ,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 , 各国君王最看重的就是“富国强兵” , 然而在孟子看来 , 当时“国富”的代价是“民弱” , 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 因此 , 无论是劝说君王臣子 , 还是著书立说、教育身边子弟 , 孟子一生的作为都围绕着“变今之俗” , 希望能改变当时的社会思想 。 我们今天看到《孟子》全篇中多次出现“仁”“义”“善” , 这些看似宏大抽象的概念 , 背后都蕴含了古典儒家深刻的现实关怀 。
东方网|现代人对《孟子》或许有“误解”,文学批评家张定浩做了一次勇敢尝试
文章图片
现场有读者提问说 , 相比自小接触三教九流的孔子 , 孟子走的是精英主义的路线 , 似乎更难让人接近 。 张定浩觉得这是我们现代人对古典儒家的误解 , 在他看来 , 孟子其实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哲人 , 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 纵观《孟子》全书 , 孟子从未夸夸其谈或故弄玄虚 , 关于如何提升个人修为 , 进而如何达成一个良善的社会 , 他都一一作出解答 。
张定浩认为 , 古典作品会始终伴随时代前行 , 它们与现实从来不是脱离的 , 让读者重新发现《孟子》与当下息息相关 , 这也是张定浩写《孟子读法》的初衷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