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职工5年拍60万张颐和园照片:每天待他如初恋( 二 )

  晓莲想通过拍摄颐和园 , 重新认识它 , 弥补20年工作的遗憾 。 在拍摄初期 , 她将一些照片免费投稿给公众号“颐和园微览” 。 后来她组织成立了20人左右的颐和园摄影团 , 以摄影团的名义继续向“颐和园微览”投稿 。 只拍摄了一年 , 晓莲的作品就拿去参赛并获奖 ,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 “我发现我还是有天赋的 , 我决定拍下去 。 ”

  2017年3月8日 , 张晓莲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和美篇——“晓莲说” 。 那天 , 她发表了第一篇颐和园特辑 , 至今已发表了近100辑 , 单篇最高点击量超过8万 。 很多人说看了“晓莲说”中的照片 , 才来颐和园 。 看完新一期“晓莲说” , 总是期待下一期 。

  “我想用更多的照片让人了解颐和园 , 把这里的美景传播出去 。 和园子几十年的交情 , 退休了我要来还颐和园这份情 。 ”

  挖掘颐和园别样的美

  颐和园就这么大 , 拍了5年 , 还有什么可拍的?

  张晓莲给自己定了个小规矩 , 每天都要拍一张从未拍过的照片 。 “大自然每时每刻都是新的 , 风云雨雪 , 变幻多端 。 前天 , 我就第一次拍到双彩虹 , 以前从未出现过 。 ”张晓莲对待颐和园还如同初恋般 , 这里也总能带给她惊喜 。

  “有时候想要一个东西却要不着 , 踮踮脚又能碰到的感觉特别好 。 ”6月1日 , 张晓莲第一次拍到令自己满意的闪电 , 为这事她高兴了两天 。

  因疫情影响 , 张晓莲的外孙幼儿园停课 , 那天她临时去北五环外的闺女家照看孩子 , 晚上又赶回来拍摄 。 颐和园规定 , 每天晚上6点后不得入园 。 她一路紧赶慢赶 , 终于抢在了5点55分进入了园内 。 天已经下起了雨 , 因下雨天拍摄操作难度大 , 她只带了一个中焦镜头 。 “一进园 , 我忽然发现 , 这个天气会有闪电 , 我要拍 。 ”张晓莲凭经验判断 , 这是个实现自己拍闪电梦想的好机会 。 但需要用到广角镜头 , 那时已超过6点 , 回家拿镜头不可能了 。 她马上给爱人打电话 , 把需要的设备从颐和园大门递了进来 。

  晓莲在连廊内避雨拍摄 , 雨水还是打湿了衣服 , 镜头上也挂满了水珠 , 拍摄几次中断 。 随着雨渐渐变小 , 她看到几片乌云正在佛香阁上空 , 她像一名准备战斗的战士 , 时刻等待着闪电划过天空 。 闪电来了!她顾不上看相机里的效果 , 抓紧机会连按快门 。 等回家一看 , 拍到了!

  那张照片的闪电是在佛香阁上空 。 紫色的霹雳一贯到底 , 穿过天空乌云 , 倒映在昆明湖水面上 。 诗人李红梅赞叹这张照片:“推开乌云的阻拦 , 从苍穹深处纵然跃下 , 柔美的身影 , 拔出长剑 , 以一个决心的姿势 , 将大块的平静劈成两半 。 天与地匆匆相连 , 惊醒沉默的地平线 。 ”

  7月9日 , 北京大雨 。 张晓莲说她要去拍十七孔桥 。 而在大多数人印象中 , 十七孔桥是冬至前后最美 , 那时会出现“金光穿洞”的奇观 。 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十七孔桥的洞壁 , 斜长的光影穿过桥洞 , 撒在湖面上 , 就像是桥洞内点满了明灯 。

  她说:“十七孔桥的美绝不止在这一面 。 ‘金光穿洞’的片子每个人拍的差别不会很大 。 艺术需要个性来表现 , 我要做的和别人不一样 。 ”她不喜欢“吃人嚼过的馍” , 潜意识里就认识到要拍不一样的画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