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2亿善款捐小微企业引发争议——慈善财产能否捐给企业?( 三 )


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规部主任朱光提到了舆论风险 。 她认为 , 系列的社会事件呈现出 , 社会大众对社会捐赠有朴素认知 , 在做一些相对比较挑战这种认知的项目时 , 要更为谨慎 。
也有人认为需要注意审计方面的问题 。 如果审计部门、政策制定部门也根据接收主体性质判断项目活动的性质 , 基金会也会被判违规 。 而“基金会资助企业”这个口子一旦放开 , 会不会出现扰乱正常竞争秩序的机构呢?
几种风险叠加 , 诸多从业者认为 , 这个项目必须拿出来仔细讨论 , 到底慈善财产应当如何资助企业?原则和底线为何?
特殊的样本
“和衷共济”项目组坦言 , 最初操作时 , 他们并没有考虑那么多 。 叶韵琦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他们并未注意到外界对于“和衷共济”项目的种种声音 , 当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公平公正”“快速及时” 。
当时项目目的很清楚 , 救助的企业主体 , 首先支持受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 , 帮助其度过困难期;其次提振企业士气、社会信心;最后是减少顺德企业裁员 , 促进就业及社会稳定 。
但在项目执行上 , 他们对于资助的企业做了一些限制 , 例如需正常缴纳社保及税收 , 营业两年以上 , 无不良信用记录等等 。 这些数据主要从区税务局、经促局、人社局提供端口接入 , 经过机器初步比对后 , 还需邀请行业评委进行人工核验 , 才能最终入选摇号抽选范围 。
【慈善组织|2亿善款捐小微企业引发争议——慈善财产能否捐给企业?】巨大的工作量一度令评委们感到巨大压力 。 顺德区民营企业发展商会会长莫占江是其中的评委之一 , 当时花费两天时间阅读了近300条申请信息 , 逐一核验 。 据他介绍 , 当时由三位评委共同审议一份资料 , 包括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为真 , 税务状态、社保状态是否为真 。 “我理解是需要老江湖才看得出” 。
与此同时 , 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志愿者”身份为项目核查申请企业的信用信息 , 核查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22099家中 , 严重失信企业233家 , 一般失信企业975家 。
整个筛选过程中 , 顺德区政府被认为是重要支持方 , 一来他们开放了各种基础数据 , 包括社保及税收状态等信息;其次 , 项目组与区政府部门商谈后 , 得到许可 , 获得资助的企业无需开具税务发票 , 而应该按照“资助”要求 , 出具收据即可 。
社会组织财税公益讲堂创始人叶龙认为区政府的这项工作为“和衷共济”项目提供可能 。 为此 , “和衷共济”项目的顺利执行也具有特殊性 , 以疫情为背景 , 获得政府支持 。 日后 , 若出现其他自然灾害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 能否以此为样本,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郭然有疑虑 , 其他项目是不是都能获得政府支持?能在审计方面给予支持?
她认为 , 需要通过长期的讨论 , 提出一个能够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标准 , “甚至做出模型供大家来采用” 。 然而这样的标准会面临很多挑战 。
而黄浠鸣认为 , 识别一个活动是不是慈善活动的焦点从“资助对象的组织形式”至“资助活动的具体内容” , 即从“组织性质”到“行为性质”的监管 ,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而非静态” , 此外 , “和衷共济”项目得以执行 , 是鉴于疫情的特殊因素 , 对符合基金会的宗旨和业务活动范围做出一定程度的“扩充” 。
这些分歧可能导致慈善活动支出认定上的问题 , 进而影响后续的纳税申报、税收优惠资格确认、审计及年报等 , 是亟待讨论的问题 。
一种进步
沿着行为规制的思路 , 多位行业专家强调 , “基金会资助企业”不仅要筛选受资助企业 , 更应该跟踪监管后续的资金使用 。
叶龙依据多年参与非营利组织审计工作的经验 , 认为国内的慈善组织过于重视向捐赠人募捐 , 忽视向捐赠人信息公开;过于重视做项目预算 , 忽视决算报告及预决算的差异分析 , “后面的追踪没有了” 。


推荐阅读